[發明專利]變倍光學系統以及光學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69772.8 | 申請日: | 2016-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920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町田幸介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尼康 |
| 主分類號: | G02B15/20 | 分類號: | G02B15/2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戚傳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系統 以及 光學 設備 | ||
本發明具備從物體側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鏡組(G1)、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組(G2)以及由至少一個透鏡組構成的后續組(GR)而構成變倍光學系統,在進行變倍時,第1透鏡組G1與第2透鏡組(G2)之間的間隔變化,第2透鏡組(G2)與后續組(GR)之間的間隔變化,后續組(GR)具備用于進行對焦的具有負的光焦度的對焦組(Gfc),第1透鏡組(G1)在最靠物體側具備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1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85n1P/n1N1.00其中,n1P:所述第1透鏡組內的正的光焦度最強的透鏡的折射率,n1N:所述第1透鏡組內的負的光焦度最強的透鏡的折射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倍光學系統、使用了該變倍光學系統的光學設備以及該變倍光學系統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提出了適合于照片用相機、電子靜態相機、攝像機等的變倍光學系統(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但是,在以往的變倍光學系統中,光學性能不充分。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4-293007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變倍光學系統具備從物體側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鏡組、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組以及由至少一個透鏡組構成的后續組,在進行變倍時,所述第1透鏡組與所述第2透鏡組之間的間隔變化,所述第2透鏡組與所述后續組之間的間隔變化,所述后續組具備用于進行對焦的具有負的光焦度的對焦組,所述第1透鏡組在最靠物體側具備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1透鏡,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85n1P/n1N1.00
其中,n1P:所述第1透鏡組內的正的光焦度最強的透鏡的折射率,
n1N:所述第1透鏡組內的負的光焦度最強的透鏡的折射率。
本發明的光學設備構成為搭載上述變倍光學系統。
關于本發明的變倍光學系統的制造方法,該變倍光學系統構成為,具備從物體側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鏡組、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組、由至少一個透鏡組構成的后續組,其中,在進行變倍時,所述第1透鏡組與所述第2透鏡組之間的間隔變化,所述第2透鏡組與所述后續組之間的間隔變化,所述后續組具備用于進行對焦的具有負的光焦度的對焦組,所述第1透鏡組在最靠物體側具備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1透鏡,以滿足以下的條件式的方式,在鏡頭鏡筒內配置各透鏡:
0.85n1P/n1N1.00
其中,n1P:所述第1透鏡組內的正的光焦度最強的透鏡的折射率,
n1N:所述第1透鏡組內的負的光焦度最強的透鏡的折射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第1實施例的變倍光學系統的鏡頭結構的圖。
圖2(a)、圖2(b)以及圖2(c)分別是第1實施例的變倍光學系統的廣角端狀態、中間焦距狀態、遠焦端狀態下的無限遠對焦時的各像差圖。
圖3(a)、圖3(b)以及圖3(c)分別是第1實施例的變倍光學系統的廣角端狀態、中間焦距狀態、遠焦端狀態下的近距離對焦時的各像差圖。
圖4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第2實施例的變倍光學系統的鏡頭結構的圖。
圖5(a)、圖5(b)以及圖5(c)分別是第2實施例的變倍光學系統的廣角端狀態、中間焦距狀態、遠焦端狀態下的無限遠對焦時的各像差圖。
圖6(a)、圖6(b)以及圖6(c)分別是第2實施例的變倍光學系統的廣角端狀態、中間焦距狀態、遠焦端狀態下的近距離對焦時的各像差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尼康,未經株式會社尼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697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機的轉子以及電機的轉子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廣角成像定向背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