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濺射靶及濺射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61310.1 | 申請日: | 2016-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383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梅本啟太;張守斌;陸田雄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太陽能先鋒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3C14/34 | 分類號: | C23C14/34;C22C2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蘇萌;鐘守期 |
| 地址: | 日本東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濺射 制造 方法 | ||
1.一種濺射靶,其特征在于,具有In的含量為45原子%以上90原子%以下、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構成的組成,
存在In單質相和Cu11In9化合物相,所述In單質相及所述Cu11In9化合物相的XRD峰值比I(In)/I(Cu11In9)在0.01以上3以下的范圍內,
所述Cu11In9化合物相的平均粒徑為150μm以下,氧含量為500質量ppm以下,理論密度比為85%以上。
2.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濺射靶,其特征在于,所述In單質相的平均粒徑為1mm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濺射靶,其特征在于,其進一步含有作為Na化合物的NaF、NaCl、Na2S、Na2Se中的1種或2種以上,該Na化合物的平均粒徑為10μm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濺射靶,其特征在于,其進一步含有作為K化合物的KF、KCl、K2S、K2Se中的1種或2種,該K化合物的平均粒徑為10μm以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濺射靶,其特征在于,其進一步含有作為K化合物的KF、KCl、K2S、K2Se中的1種或2種,該K化合物的平均粒徑為10μm以下。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濺射靶,其特征在于,其進一步含有作為K化合物的KF、KCl、K2S、K2Se中的1種或2種,該K化合物的平均粒徑為10μm以下。
7.一種濺射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6中任一項所述的濺射靶,其特征在于,包括
In-Cu合金粉準備工序,即通過噴射溫度700℃以上900℃以下的氣體霧化,準備In-Cu合金粉,所述In-Cu合金粉具有In的含量為45原子%以上90原子%以下、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構成的組成,存在In單質相和Cu11In9化合物相,所述In單質相及所述Cu11In9化合物相的XRD峰值比I(In)/I(Cu11In9)在0.01以上3以下的范圍內,氧濃度為500質量ppm以下,平均粒徑為125μm以下;和
燒結工序,即燒結包含所述In-Cu合金粉的原料粉末。
8.一種濺射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6中任一項所述的濺射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料調配工序,即稱量Cu原料和In原料,以成為In的含量為45原子%以上90原子%以下、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構成的組成;
熔融工序,即將所述Cu原料及In原料加熱至1100℃以上熔融而形成熔液;
鑄造工序,即將所述熔液注入鑄模,并以10℃/min以上的冷卻速度冷卻至50℃以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太陽能先鋒株式會社,未經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太陽能先鋒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6131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材料供給裝置及蒸鍍裝置
- 下一篇:非磁性材料分散型Fe-Pt系濺射靶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