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蓄電裝置及蓄電裝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56811.0 | 申請日: | 2016-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407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西川隆太郎;殿西雅光;川井雄太;鶴田彰吾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杰士湯淺國際 |
| 主分類號: | H01M50/209 | 分類號: | 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64;H01M10/0525;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樸淵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制造 方法 | ||
1.一種蓄電裝置,具備蓄電元件和外裝體,其中,
具備粘接體,第一面及第二面是所述蓄電元件的相鄰的兩個面,該粘接體被注入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個面與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之間,將該至少一個面和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面粘接,
在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中通過所述粘接體與所述蓄電元件面粘接的部分形成有向所述蓄電元件突出的多個凸部,所述粘接體配置于所述凸部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在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上且所述凸部的側方形成有橫切所述凸部的所述粘接體的流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流路沿著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延伸設置,且所述流路被兩個所述凸部夾持配置,越接近所述流路,兩個所述凸部的間隔變得越窄。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在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針對各個所述蓄電元件形成有多個所述凸部。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從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觀察,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與從所述蓄電元件具有的電極端子到所述蓄電元件的端部的區域重合的位置。
6.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蓄電元件以不從所述外裝體的壁面露出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裝體的內側。
7.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外裝體在內側具有分隔所述蓄電元件的收容部的分隔部。
8.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外裝體具有在內表面與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之間形成間隙的凹部,
所述粘接體被注入于所述凹部,將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和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面粘接。
9.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粘接體被注入于作為所述第一面的所述蓄電元件的底面與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之間,以及被注入于從作為所述第二面的所述蓄電元件的側面的下端到規定高度的面與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之間。
10.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凸部與所述蓄電元件以不隔著所述粘接體的方式直接接觸。
11.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外裝體具有側壁部,所述粘接體配置于所述側壁部的內表面與所述凸部之間。
12.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蓄電裝置,其中,
所述外裝體具有在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和所述蓄電元件的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之間形成間隙的凹部,所述粘接體沿著所述蓄電元件的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連續地配置在所述凹部內,將所述蓄電元件的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與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彼此粘接。
13.一種蓄電裝置的制造方法,該蓄電裝置具備蓄電元件和外裝體,該制造方法包括:
配置工序,在所述外裝體的內側配置所述蓄電元件;
注入工序,向所述外裝體的內側注入粘接體;
粘接工序,通過進行所述配置工序及所述注入工序,使所述蓄電元件的相鄰的兩個面即第一面及第二面中的至少一個面與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面粘接;
在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中通過所述粘接體與所述蓄電元件面粘接的部分形成有向所述蓄電元件突出的多個凸部,
在所述注入工序中,所述粘接體被注入所述凸部之間。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蓄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注入工序包括在所述配置工序之后向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個面與所述外裝體的內表面之間注入粘接體的配置后注入工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杰士湯淺國際,未經株式會社杰士湯淺國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5681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