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液管或者移液管吸頭與液體注入用配件的安裝結構以及液體注入用配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55061.5 | 申請日: | 2016-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53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二嵨諒;室田雄輝;宇田徹 | 申請(專利權)人: | NOK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01L3/02 | 分類號: | B01L3/02;G01N1/00;G01N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華倫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郭紅麗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液管 或者 吸頭 液體 注入 配件 安裝 結構 以及 | ||
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安裝結構,較多地確保用于密封導入口周圍的液體注入用配件的過盈量,無需擔心液體注入用配件變形破損,上述課題通過下述移液管(100)與液體注入用配件(1)的安裝結構來解決:在由橡膠態彈性體形成為筒狀的配件主體(2)的一端側具有被移液管(100)的前端漸細形狀的前端部(101)插入的第一圓柱孔部(21),在另一端側具有與第一圓柱孔部(21)連通、使移液管(100)內的液體流出的第二圓柱孔部(22),通過第二圓柱孔部(22)相對于第一圓柱孔部(21)形成為較小直徑,在第一圓柱孔部(21)與第二圓柱孔部(22)之間具有臺階部(23),在臺階部(23)設置有墊圈(3),移液管(100)的前端部(101)從第一圓柱孔部(21)插入并嵌入至墊圈(3),在前端部(101)嵌入至墊圈(3)的狀態下,第二圓柱孔部(22)在比前端部(101)更靠近前端的前端側具有過盈量(24)。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液管或者移液管吸頭與液體注入用配件的安裝結構以及液體注入用配件,詳細地講,涉及可以較多確保用于密封導入口周圍的液體注入用配件的過盈量并且無需擔心液體注入用配件變形、破損的移液管或者移液管吸頭與液體注入用配件的安裝結構以及液體注入用配件。
背景技術
如微全分析系統(μTAS)或者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等所周知的,微流控芯片受到關注,所述微流控芯片在基板內設置構成規定形狀的流路的微通道以及孔口等微型結構,在該微型結構內進行物質的化學反應、合成、精煉、提取、生成和/或分析等各種操作。期待微流控芯片應用于基因組解析、基因組藥物發現、蛋白質分析、預防診斷、臨床診斷或者藥物篩選等醫療相關市場、化學分析、食品分析或者環境監測等廣泛用途。
當前,提出了能夠將試劑等液體從移液管不使用發送管,連接器、泵以及閥門等而通過簡單結構進行密封,從導入口注入到微流控芯片內的微通道中的各種方法。
在專利文獻1的圖7(d)中,在移液管的前端設置有軟質部件的按壓部,通過將該按壓部向僅由硬質部件構成的移液管承受部按壓,從而進行密封。
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圖3中提出了在分注吸頭的前端部安裝整體上由軟性的彈性體形成的配件,在注入液體時密封導入口周圍的方案。配件在中央部形成有孔,通過使分注吸頭的前端部與該孔嵌合,利用彈性體的彈性安裝到分注吸頭的前端部。
并且,在專利文獻3的圖1A~圖1E中,提出了在微流體試驗裝置的開放入口孔口固定由彈性體材料構成的筒狀孔口的方案。孔口形成為具備內徑不同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基部,因此,即使使用具有各種外徑的中空管,也能夠與這些中空管的外周面密接從而進行密封。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228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14775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15-518571號公報
當從移液管向導入口注入液體時,為了能夠穩定密封導入口周圍,如專利文獻1、2所述,需要使設置于移液管的軟性部件(彈性體)的過盈量較大。另外,在使用具有多個移液管的自動注入裝置的情況下,有時會使各移液管的前端部與各導入口之間的距離偏差(公差)變大,為了吸收該偏差,同樣需要使軟性部件(彈性體)的過盈量較大。
但是,如專利文獻1所述,在移液管的前端設置由軟質部件構成的按壓部的情況下,軟質部件自身的體積較小,因此,存在難以確保較大的過盈量、無法充分吸收偏差的問題。
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2所述,在移液管的前端部安裝整體上由彈性體構成的配件的情況下,雖然能夠確保充足的過盈量,但是,在為了得到規定的過盈量而將配件向導入口推壓時,移液管的前端部可能會過度壓入到配件的孔中,從而使孔變形,破壞保持力,并導致配件自身破損。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NOK株式會社,未經NOK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5506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