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纖維束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53061.1 | 申請日: | 2016-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62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片山昌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賽璐塑料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J5/06 | 分類號: | C08J5/06;B29B9/06;B29C48/154;B29K23/00;B29K10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師事務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附著 丙烯 樹脂 纖維 | ||
本發明提供將碳纖維濃度與纖維束直徑相互進行關連,由此提高碳長纖維束與丙烯類樹脂的結合力的丙烯類樹脂附著纖維束。[解決辦法]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其是在使丙烯類樹脂附著于碳纖維束并經一體化后對其進行切割而成的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其中,上述丙烯類樹脂包含選自丙烯均聚物及丙烯共聚物的基礎聚合物、和含有酸基的丙烯類樹脂和/或含有氨基的丙烯類樹脂,上述碳纖維束在表面附著有上漿劑,外徑為2.8~4.2mm,碳纖維濃度為5~25質量%,長度為4~50mm。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纖維束、其制造方法、以及由上述纖維束得到的成型品。
背景技術
在日本專利第4354776號公報、日本專利第5021066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07-112041號公報中,記載了包含使用了丙烯樹脂和碳長纖維束的碳長纖維強化樹脂粒料的發明。
日本專利第4354776號公報是涉及由碳長纖維強化樹脂粒料得到的成型品的發明,所述碳長纖維強化樹脂粒料由經具有環氧基的環氧上漿劑進行了表面處理的碳纖維、和馬來酸改性聚丙烯等形成。該公報中記載了通過上漿劑的環氧基與馬來酸的加熱反應,可得到機械強度良好的成型品(第0016段)。在實施例(表1、表2)中,記載了碳纖維濃度為30%和40%的例子。
日本專利第5021066號公報的發明涉及使用了經具有環氧基的環氧上漿劑進行了表面處理的碳纖維、和馬來酸改性聚丙烯等的碳長纖維強化樹脂粒料的制造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在制造碳長纖維強化樹脂粒料后,在特定的加熱處理條件下進行加熱處理。該公報中記載了通過進行上述特定條件的加熱處理,可得到機械物性良好的成型品(第0007、0025段)。
日本特開2007-112041號公報為涉及由碳長纖維強化樹脂粒料經注塑成型而得到的成型品的發明,所述碳長纖維強化樹脂粒料是使含有酸基的聚烯烴類樹脂(A)浸滲于經具有可與酸基反應的官能團的上漿劑進行了表面處理的碳纖維浸滲而成的,其中,注塑成型時的注塑成型機氣缸溫度為250~300℃。該公報中記載了通過使注塑成型時的注塑成型機氣缸溫度為250~300℃的范圍,可提高成型品的機械物性(第0025段)。在表1的實施例中,如實施例1(碳纖維濃度40質量%)和實施例8(碳纖維濃度20質量%)那樣,如果其它條件相同,則碳纖維濃度較高的一方的機械強度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通過將碳纖維濃度與纖維束直徑相互關連,從而提供碳長纖維束與丙烯類樹脂的結合力得到提高的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纖維束、其制造方法、及由上述纖維束得到的成型品。
本發明提供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是在使丙烯類樹脂附著于碳纖維束并經一體化后對其進行切割而成的,其中,上述丙烯類樹脂包含:選自丙烯均聚物及丙烯共聚物的基礎聚合物、和含有酸基的丙烯類樹脂和/或含有氨基的丙烯類樹脂,
上述碳纖維束在表面附著有上漿劑(sizing agent),
該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的外徑為2.8~4.2mm,碳纖維濃度為5~25質量%,長度為4~50mm。
另外,本發明提供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是在使丙烯類樹脂附著于碳纖維束并經一體化后對其進行切割而成的,
上述丙烯類樹脂包含:選自丙烯均聚物及丙烯共聚物的基礎聚合物、和含有酸基的丙烯類樹脂和/或含有氨基的丙烯類樹脂,
上述碳纖維束在表面附著有上漿劑,
上述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
(a)該附著有丙烯類樹脂的碳纖維束在碳纖維為20000~28000根時,外徑為3.3~4.2mm,碳纖維濃度為10~25質量%,長度為4~5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賽璐塑料株式會社,未經大賽璐塑料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530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