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樂器用拾音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40982.4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360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阿部善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阿部制絲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10H3/18 | 分類號: | G10H3/18;G10C1/04;G10D1/02;H04R1/46;H04R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成必;李雪春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樂器 用拾音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樂器用拾音裝置,使壓電元件得到的樂器的聲音盡可能提高。所述樂器用拾音裝置固定在樂器上,其包括:圓板狀的壓電元件;一對圓形構件,在所述一對圓形構件之間夾持壓電元件;以及腳部,配置在一對圓形構件中任意一方的圓形構件的表面,各圓形構件分別將朝向另一方的圓形構件突出形成的突起形成在沿著和另一方的圓形構件相對的對置面的邊緣的兩個部位上,壓電元件在通過突起在一對圓形構件之間形成的空隙內,以被各圓形構件分別具有的突起夾持的狀態被支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把以低音大提琴為中心的原聲系的弦樂器以及鋼琴等各種樂器的聲音轉換為電信號的樂器用拾音器(以下稱“拾音器”)中使用壓電元件(PIEZO元件)的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將樂器的聲音轉換為電信號的裝置,公開有各種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5-075564號
例如,演奏低音大提琴等低音的弦樂器時,將沉悶的“低音”清晰且充分地傳遞給聽眾是不容易的。特別是,低音大提琴與其他的樂器中的以電子拾音為特征的電吉他及其他各種電子樂器合奏時,難以調整兩者音量的平衡而使低音大提琴的聲音充分發音。
為解決所述問題,對于低音大提琴等低音的弦樂器的聲音,只要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后放大即可。作為將低音大提琴的聲音轉換為電信號的手法,例如將傳聲器接近低音大提琴的主體(軀干)的f孔(f字孔:音孔)放置并集音的方法。可是,將傳聲器接近低音大提琴的主體的f孔放置并集音時,演奏者不能自如地搬動低音大提琴。在此,從演奏者的自如性角度出發,傾向于由演奏者將傳聲器直接安裝在低音大提琴的主體上的手法。
可是,作為將聲音轉換為電信號的裝置,例如有動圈式的接觸式傳聲器,通常存在體型大且價格高的問題,近年多采用壓電元件。而且,作為采用壓電元件的弦樂器的拾音裝置,關于所述拾音裝置的安裝位置提出了下述各種方式。
(1)將拾音裝置設置在架設于弦樂器的琴碼的“碼隙”(碼腳與碼腳之間的倒U型的空間)的保持構件上,對由所述拾音裝置取得的電信號進行放大。
(2)將壓電元件直接粘貼在琴碼上。
(3)將壓電元件嵌合在琴碼的“橋翼”的間隙中。
(4)緊靠架在琴碼上的弦,用夾子等將壓電元件夾持在琴碼上。
(5)將壓電元件夾持在琴碼的裝飾部上。
(6)將壓電元件埋入琴碼上開設的孔中(4弦樂器的情況下,孔數為1、2或4等任意的數目)。
(7)將壓電元件嵌入用于調整琴碼的高度的“琴碼調節器”中。
可是,將壓電元件與弦樂器的琴碼接觸設置,盡管分別具備優點,主要容易僅拾取“弦”的聲音,然而不能得到足夠的音壓。雖然演奏者的喜好各有不同,但大多不能形成良好的音質。在此作為其他手段,例如公開有如下方式:將壓電元件接觸設置在弦樂器的主體的面板上。
(A)將壓電元件夾入琴碼和面板之間(碼腳與面板之間)。
(B)采用粘性低的粘接材料,將壓電元件直接粘貼在面板上。
可是在所述(A)的情況下,盡管理由不明確,但只能得到聲音中沒有中心部分的不充分的電信號。此外,采用所述(B)的方法時,由于將由金屬片形成的壓電元件直接粘貼到面板上,所以可能會損傷樂器主體,且因粘貼在樂器上的壓電元件露出,外觀變差。此外,僅僅將壓電元件“粘貼”在面板上時,吉他和大提琴等,比低音大提琴高音的樂器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在低音大提琴等低音的樂器上使用時,根據經驗判斷聲音里沒有中心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阿部制絲株式會社,未經阿部制絲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4098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