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轉向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10552.8 | 申請日: | 2016-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283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折原大輝;垣田宏;栗原修;寺澤大輔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精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1/185 | 分類號: | B62D1/1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張謨煜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向 裝置 | ||
本發明的轉向裝置(2、202)安裝于內柱(11、211),并具有收納在外柱(10、210)的導向槽(25、225)內的通電板(40、240)。通電板與外柱的通電罩(15、215)接觸,構成從內柱通往外柱的通電路徑的一部分。根據本發明,能夠確保從方向盤(101)通往車體(100)的新的通電路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搭載于汽車等的轉向裝置,詳細而言,涉及確保安裝于方向盤的電裝品的通電路徑的技術。
背景技術
在近年的汽車中,為了緩和在發生事故時駕駛員因與方向盤二次碰撞而受到的沖擊,廣泛地采用了一種通過縮短由內柱與外柱這兩部件構成的轉向柱來吸收二次碰撞能量的轉向裝置。在這種轉向裝置中,通過內柱與外柱在軸向上相對滑動,從而方向盤向車輛前方移動,利用設置于內柱與外柱之間的能量吸收單元來吸收二次碰撞能量。
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轉向裝置中,配置于下側的外柱經由傾斜托架和/或傾斜樞軸而安裝于車體,配置于上側的內柱通過緊固機構的緊固而被保持于外柱。該轉向裝置將內柱相對于外柱的可進入量設定得比可伸縮調整量大,在二次碰撞時內柱抵抗緊固機構的緊固摩擦力而向車輛前方側移動。
在這樣的轉向裝置中,謀求了順暢地吸收在體重輕的駕駛員碰撞到方向盤時的二次碰撞能量。為了實現這一點,可考慮減小緊固機構的緊固力,但在減小了該緊固力的情況下,內柱的保持力會下降,容易在內柱與外柱的嵌合部產生松動。因此,在專利文獻1中,在內柱的外周面或外柱的內周面實施由涂覆等實現的低摩擦材料處理,以不減小緊固力的方式使緊固摩擦力減小。
另外,在伸縮式的轉向裝置中,為了兼顧到操舵轉矩的傳遞與伸縮調整,轉向軸一般由在轉向柱內被花鍵結合的內軸和外軸構成。在該情況下,為了防止發生因外花鍵與內花鍵之間的微小間隙而引起的咔噠音(日文:ガタ音),有時在兩花鍵中的一方實施樹脂涂覆。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WO2004/00062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在汽車的方向盤安裝有喇叭(英文:horn)、安全氣囊等電裝部件,這些電裝部件多數為車體接地,所以需要確保從方向盤到車體的通電路徑。
但是,若如上述那樣在外柱的內周面或內柱的外周面實施低摩擦材料涂覆,則因該涂覆而由經由了內柱與外柱的接觸面的通電路徑實現的通電會變得困難。另外,若在轉向軸的花鍵嵌合部實施樹脂涂覆,則因該樹脂涂覆而由經由了花鍵嵌合部的通電路徑實現的通電會變得困難。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確保了從方向盤通往車體的新的通電路徑的轉向裝置。
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轉向軸,其具有導電性,傳遞操舵力;
外柱,其具有導電性,形成在軸向上延伸的導向槽,所述轉向軸通過該外柱的徑向內側;
內柱,其具有導電性,能夠進行軸向上的相對移動地內嵌于所述外柱,在該內柱的徑向內側將所述轉向軸支承為能夠旋轉;
導向部件,其收納在所述導向槽內,安裝于所述內柱;
安裝用具,其將所述導向部件安裝于所述內柱;
通電罩,其具有導電性,從所述外柱的徑向外側覆蓋所述導向槽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通電板,其具有導電性,與所述安裝用具和所述內柱中的至少一方接觸并相對于所述內柱固定,至少一部分彈性變形而與所述通電罩以預定的接觸壓力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精工株式會社,未經日本精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105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剎車盤檢測設備的工件翻轉機構
- 下一篇:一種手動控制工件翻轉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