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含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有機鋅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09628.5 | 申請日: | 2016-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064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泍烈;田鐘燁;樸根鎬 | 申請(專利權)人: | LG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7F17/00 | 分類號: | C07F17/00;C07F3/06;C07F7/02;C08F212/08;C08F4/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錢程;張皓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含 烯烴 聚苯乙烯 共聚物 有機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在兩末端包含苯乙烯類共聚物或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有機鋅化合物。并且,本發明涉及利用過渡金屬催化劑配位聚合烯烴單物來制備中間物后,通過在所述中間體投入烷基鋰化合物、胺配體及苯乙烯類單體來進行陰離子聚合的所述有機鋅化合物的制備方法。由此,本發明可提供以一步(one?pot)方式直接從烯烴單體和苯乙烯單體制備產業上有用的苯乙烯類共聚物或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含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有機鋅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SEBS)或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styrene-ethylene/propylene-styrene,SEPS)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已形成數十萬噸規模的市場。并且,相對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styrene-isoprene-styrene,SIS),這些具有內熱性及耐光性優秀的優點,且用作用于賦予柄及把手柔和且強觸摸感的材料、尿布的彈性材料、使用于醫療及通信材料的油凝膠、工程塑料沖擊加強材料、透明聚丙烯的的(flexibilizer)或增韌劑(toughener)等。經通過氫化反應對苯乙烯和丁二烯陰離子聚合得到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的兩個步驟來制備現有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同樣,通過氫化反應對苯乙烯和異戊二烯進行陰離子聚合得到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的兩個步驟的反應來制備現有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像這樣,通過氫化反應來飽和所有包含在高分子主鏈中的雙鍵的工程,由于工程費用高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及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的單價相對于氫化反應前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及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相當高。并且,事實上不可能通過氫化反應來飽和所有高分子鏈中的雙鍵,被產業化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及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包含有少量雙鍵,而它的存在往往也成問題(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Polymer Chemistry,2002,40,1253;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10,95,975)。并且,如上所述,經兩個步驟制備的現有的嵌段共聚物因為丁二烯或異戊二烯的陰離子聚合后通過氫化反應形成聚烯烴嵌段所以其結構非常有限。
在這種背景下,從烯烴單體和苯乙烯單體直接利用一步反應制備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是商業波及效果非常大的挑戰性的研究課題。與此相關地,以往報告當聚合丙烯時,作為分子量調節劑使用對甲基苯乙烯,合成末端具有對甲基苯乙烯基的聚丙烯后,利用丁基鋰誘導末端的甲基的脫氫化反應后,實現苯乙烯陰離子聚合來制備聚丙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例(J.Am.Chem.Soc.2001,123,4871;Macromolecules 2002,35,1622)。作為另一例,試圖使用苯氧基胺催化劑的活性聚合反應性進行乙烯/丙烯共聚合,接著通過注入苯乙烯單體來制備嵌段共聚物(Marcomole.Rapid.Commun.,2006,27,1009)。然而,如上所述,在以往報告的方法因存在需要多階段的工程等的問題而無法適用于商業工程中。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有機鋅化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直接從烯烴單體和苯乙烯單體制備所述包含聚烯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有機鋅化合物的一步(one-pot)制備方法。
均可由下述說明的本發明來實現本發明的所述及其他目的。
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一實例涉及由下述化學式1表示的有機鋅化合物:
化學式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LG化學株式會社,未經LG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096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