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冷套間隔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05998.1 | 申請日: | 2016-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1005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0 |
| 發明(設計)人: | 藤田佳史;內田章太 | 申請(專利權)人: | 霓佳斯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2F1/14 | 分類號: | F02F1/14;F01P3/02;B29C45/27;B29C45/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冷 間隔 制造 方法 | ||
一種水冷套間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為注塑成型模,使用包括固定模、可動模(1)和至少1個滑動模(1)、并且通過合模工序中的合模從而形成一體成型體的成型空間的注塑成型模來進行注塑成型,該一體成型體至少具有內側彼此相對的第一水冷套間隔件和第二水冷套間隔件、以及將該第一水冷套間隔件的內側或端部與該第二水冷套間隔件的內側或端部相連的橋部。采用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在具有與槽狀冷卻水流路的周向的整個流路中的單側這一半部分或單側的一部分對應的形狀的水冷套間隔件的通過注塑成型進行的制造中不會在開模時發生“滑動奪取”的水冷套間隔件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設置在內燃機的缸體的槽狀冷卻水流路內的水冷套間隔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內燃機中,在汽缸孔內的活塞的上止點發生燃料的爆炸,利用該爆炸將活塞按下,由于該構造,汽缸孔壁的上側的溫度較高,下側的溫度較低。因此,在汽缸孔壁的上側和下側,熱變形量產生差異,上側大幅膨脹,而下側的膨脹較小。
結果,活塞的與汽缸孔壁之間的摩擦阻力增大,這成為增加油耗的主要原因,所以希望在汽缸孔壁的上側和下側減少熱變形量的差異。
在圖1中示出缸體的一個例子,缸體具有直列的多個汽缸孔,以圍繞這些汽缸孔一圈的方式形成有槽狀冷卻水流路。
并且,一直以來,為了使汽缸孔壁的壁溫均勻,嘗試了在槽狀冷卻水流路內設置水冷套間隔件,調節槽狀冷卻水流路內的冷卻水的水流,從而控制由冷卻水獲得的汽缸孔壁的上側的冷卻效率以及下側的冷卻效率。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內燃機冷卻用熱介質流路劃分構件,該內燃機冷卻用熱介質流路劃分構件配置在形成于內燃機的缸體的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內,從而將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內劃分成多條流路,其特征在于,該內燃機冷卻用熱介質流路劃分構件包括:流路分割構件,該流路分割構件形成為小于上述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的深度的高度,并且成為將上述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內分割為汽缸孔側流路和汽缸孔相反側流路的壁部;以及撓性唇狀構件,該撓性唇狀構件自上述流路分割構件朝向上述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的開口部方向地形成,并且由撓性材料形成為前端緣部越過了上述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的一側的內表面的形狀,從而在完成了向上述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內的插入后,利用自身的撓曲復原力使上述前端緣部在上述槽狀冷卻用熱介質流路的深度方向的中間位置與上述內表面接觸,由此將上述汽缸孔側流路與上述汽缸孔相反側流路分離。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31939號公報(權利要求書)
發明內容
設置在缸體的槽狀冷卻水流路內的以往的水冷套間隔件的形狀是圍繞汽缸孔一圈的形狀。例如在圖1所示的缸體的槽狀冷卻水流路內,設置有圖28所示的水冷套間隔件40那樣的、圍繞汽缸孔一圈的形狀、即相當于汽缸孔之間的位置的3處位置縮徑了的筒狀的水冷套間隔件。引用文獻1所記載的水冷套間隔件同樣也是圍繞汽缸孔一圈的形狀。
并且,通過合成樹脂的注塑成型來制造這種水冷套間隔件。
但是,具有圍繞汽缸孔一圈的形狀的水冷套間隔件埋入到缸體的槽狀冷卻水流路的整個周向上,所以在這種水冷套間隔件的情況下,很難進行在槽狀冷卻水流路的周向上選擇性地在局部使冷卻水的流量大幅改變那樣的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霓佳斯株式會社,未經霓佳斯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059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閘線制造用倒角機
- 下一篇:預應力混凝土軌枕鋼筋剪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