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矩形模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308688.0 | 申請日: | 2016-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259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喜;王鴻利;毛愛菊;藺秀艷;潘捷;呂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冶金集團中興盛達鋼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3/04 | 分類號: | B21C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2209 | 代理人: | 趙熠 |
| 地址: | 301616 天津市靜***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矩形 模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絲制造領域,尤其是一種矩形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的海洋石油開發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對海洋石油管道需求大大增加。柔性管道由于可以承受較大的變形,因此,比傳統的鋼制管道更加具有推廣使用的優勢。柔性管是采用多層的復合材料制造,主要由保證液體密閉性的熱塑性聚合物材料層,以及螺旋結構纏繞的保證管材強度的矩形鋼絲組成。
這種柔性管對可纏繞的矩形鋼絲的表面質量要求較高,要求其表面不得有縱向劃傷劃痕、毛刺和裂邊等缺陷。目前矩形鋼絲通常采用單道次固定模拉拔法、軋制法和輥模拉拔法等方法生產,軋制法和輥模拉拔法生產出來的矩形鋼絲的表面易劃傷,尺寸公差波動大,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均無法滿足柔性管對矩形鋼絲尺寸和表面較高的質量要求,以至使柔性管的質量也受到影響。單道次固定模法生產出來的矩形鋼絲具有表面光潔度良好、尺寸公差小、通條性好等優點,但是由于單道次生產,其生產效率低,生產周期長。
因此一些廠商針對其技術進行了改進,采用連續拉拔的方式制出矩形鋼絲,但目前尚沒有一種適于矩形鋼絲拉拔的模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連續拉拔工藝,表面光潔度好,成品率高的一種矩形模具結構。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矩形模具結構,包括一模具,該模具外緣用于與模套固定安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內側沿其軸向方向兩側端部分別制出入口區和出口區,由該入口區至出口區之間順次制有相連通的工作區和定徑區,所述工作區和定徑區沿模具徑向方向的截面內緣為矩形,由工作區與入口區同側的端部至定徑區與出口區同側的端部的矩形尺寸逐步減小,所述入口區位于模具外側的端部內緣尺寸大于工作區與入口區同側的端部的內緣尺寸,該出口區位于模具外側的端部內緣尺寸大于定徑區與出口區同側的端部的內緣尺寸。
而且,所述入口區的內緣由位于模具外側的端部至與工作區同側的端部制有表面平整的曲面,該入口區內緣的尺寸逐步減小。
而且,所述出口區內緣每兩相對的內壁,所述出口區內緣每兩相對的內壁,沿其延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范圍為55°至65°。
而且,所述工作區兩組相對的內壁沿各自延伸方向,所形成的工作錐角的角度范圍為16°至24°。
而且,所述定徑區與出口區同側的端部內緣四角為圓角,該圓角半徑范圍為1毫米至3.5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入口區用于鋼絲進料和潤滑,工作區通過其長度和工作錐角對鋼絲塑性變形,定徑區通過其內部尺寸得到適合尺寸光潔度的鋼絲,出口區用于散發拉拔鋼絲的變形熱;入口區內緣制出曲面便于潤滑劑進入工作區,保證其不被模孔的邊緣擦傷;出口區相對兩側端面所形成角度為60°,保證出口區的開放性,散發拉拔鋼絲的變形熱,保護定徑區不致崩裂,并在停機時,不使線材因倒車而擦傷;通過適合的工作錐角使得上壓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最小;定徑區端部內緣制出圓角,保證鋼絲在模具內變形可填充,避免過度擠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部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部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一種矩形模具結構,包括一模具1,該模具外緣用于與模套固定安裝,本實用新型的創新在于,所述模具內側沿其軸向方向兩側端部分別制出入口區6和出口區4,由該入口區至出口區之間順次制有相連通的工作區7和定徑區8,所述工作區和定徑區沿模具徑向方向的截面內緣為矩形,由工作區與入口區同側的端部至定徑區與出口區同側的端部的矩形尺寸逐步減小,所述入口區位于模具外側的端部內緣尺寸大于工作區與入口區同側的端部的內緣尺寸,該出口區位于模具外側的端部內緣尺寸大于定徑區與出口區同側的端部的內緣2尺寸。
本實施例中,所述入口區的內緣由位于模具外側的端部至與工作區同側的端部制有表面平整的曲面5,該入口區內緣的尺寸逐步減小。
本實施例中,所述出口區內緣每兩相對的內壁,沿其延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為55°至65°。
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區兩組相對的內壁沿各自延伸方向,所形成的工作錐角的角度為16°至24°。
本實施例中,所述定徑區與出口區同側的端部內緣四角3為圓角,圓角半徑范圍為1毫米至3.5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冶金集團中興盛達鋼業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冶金集團中興盛達鋼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3086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拉拔矩形鋼絲用模具輔助固定裝置
- 下一篇:人臉檢測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