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稻秸稈營養穴盤生產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198679.0 | 申請日: | 2016-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499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亮;汪春;梁琦;付強;嚴曉麗;孫海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9/10 | 分類號: | A01G9/1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東方專利事務所23118 | 代理人: | 曹愛華 |
| 地址: | 163319 黑龍江省***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稻 秸稈 營養 生產線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農業生產中生產水稻育秧盤的技術,具體涉及的是水稻秸稈營養穴盤生產線。
二、背景技術:
以水稻秸稈為主要原料制備育秧穴盤已經得到了相應的認可和應用。在此基礎上,為了節約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目前已對其相應的配套生產設備和裝置進行了設計與研發,但普遍存在自動化水平低、殘次品多、生產效率難以大幅度提高等問題,無法實現水稻秸稈育秧盤的工廠化生產,不能滿足大面積水稻秧田生產的需要,使水稻秸稈育秧盤的推廣和應用范圍受到限制。以秸稈為原材料的成型產品都是將固態原料以壓注成型的方式進行生產,其間要經過填料、合模、保壓、開模、取模等環節,有的設備為了增強成型效果,還會對模具進行加熱操作,步驟繁瑣,能源消耗大。同時該成型工藝對原料的均勻度、濕度具有較高的要求,產品的成型率嚴重受限于原材料的理化性質。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水稻秸稈營養穴盤生產線,這種水稻秸稈營養穴盤生產線用于解決目前水稻秸稈育秧盤制備裝置無法實現水稻秸稈育秧盤的工廠化生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水稻秸稈營養穴盤生產線包括蓄水池、打漿機、篩選機、微型磨漿機、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烘干爐,蓄水池分別通過管線連接打漿機和三個儲料池,打漿機出口管線也連接一號儲料池,一號儲料池通過一號小揚程漿泵連接篩選機,篩選機連接二號儲料池,二號儲料池通過二號小揚程漿泵連接微型磨漿機,微型磨漿機連接三號儲料池,三號儲料池通過三號小揚程漿泵連接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螺桿空氣壓縮泵與水環式真空泵分別通過氣管與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連接,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前方是烘干爐,傳送帶的起始端設置在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的取模器的正下方,傳送帶貫穿整個烘干爐,另一端從烘干爐穿出;所述一號儲料池、二號儲料池、三號儲料池均為下沉式,設置于地面之下,且三者均設置有攪拌機。
上述方案中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包括吸模滾筒、儲漿池、動力傳輸機構、取模機構、配氣系統,吸模滾筒中間為可旋轉的中心軸,中心軸兩端有正八邊形轉盤,轉盤每邊安裝有模具支撐架,每個模具支撐架上安置兩個穴盤凸形模板,凸形模板通過壓條固定;吸模滾筒通過儲漿池兩塊支撐板設置于儲漿池正上方,并與儲漿池成為一個整體,儲漿池設置有進料管道和溢流管道;儲漿池的上端口向外延伸形成平臺,取模機構設置在平臺上,取模機構具有凹形模板;儲漿池的一個池壁外有凸臺,動力傳輸機構的三項異步電機和減速器固定于凸臺上,減速器上設置光電傳感器。
上述方案中動力傳輸機構包括三項異步電機,三項異步電機連接減速器連接偏心齒輪,偏心齒輪安裝于支撐板上,偏心齒輪連接槽輪機構,槽輪機構連接吸模滾筒中心軸。
上述方案中取模機構中的連桿機構連接擺框,擺框與內槽導桿及圓柱滑塊連接,擺框的內部鑲嵌有凹形模板。
上述方案中凸形模板與穴盤的凹面形狀相適應,凹形模板與穴盤的凸面形狀相適應,凸形模板按照穴盤凹面的形狀加工而成,以便將漿液中的固體物質按照穴盤的形狀吸附、定型、保壓;凹形模板按照穴盤凸面的形狀加工而成,以便與吸模滾筒上的坯模實現內嵌,完成取模操作。
上述方案中蓄水池、打漿機、篩選機、微型磨漿機、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集成于撬裝平臺上,蓄水池設置于撬裝平臺的一側,打漿機、篩選機、微型磨漿機、氣力式水稻秸稈營養穴盤成型機均設置在蓄水池的側面,撬裝平臺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一號儲料池、二號儲料池、三號儲料池的上蓋均開設在撬裝平臺上。空間設計合理,占地面積小,便于實現生產線自動化。
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實現水稻秸稈育秧盤的工廠化生產,生產效率高,量產加工速度可達到800個/小時,每天可工作12小時,日產量可達9600個,可滿足320畝地的育秧需求。
2、本實用新型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生產線從添加原料至穴盤烘干成型,各加工環節均可實現自動化生產,每條生產線僅需三名人工即可實現正常運轉,減少秧盤生產所需勞動力,降低秧盤生產成本,滿足大面積水稻秧田種植需求。
3、本實用新型整個生產線的投入為水稻秸稈、水、營養元素、添加劑和燃料,產出物為烘干后的水稻秸稈營養穴盤,其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高溫氣體和廢品可以被回收重復利用,實現了投入的最小化、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量最小化,具有高效節能的特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未經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1986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