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脫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129125.5 | 申請日: | 2016-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990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閆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0 | 分類號: | B01D53/80;B01D53/50;B01D53/9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31252 | 代理人: | 陳宏 |
| 地址: | 20024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脫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脫硫裝置,屬于煙氣凈化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國內燃煤鍋爐大多采用濕法煙氣脫硫工藝,將堿性的脫硫劑通過噴嘴/填料層分散后,與煙氣在吸收塔內逆流接觸發生反應,達到脫除煙氣中SO2的目的,脫硫效率大多能達到90%甚至95%。隨著我國煙氣排放標準漸趨嚴格及當前“超凈”排放理念的提出,燃煤電廠對脫硫裝置運行效率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特別是燃用高硫煤的電廠用戶,其脫硫效率需要達到99%以上。
當前部分電廠采用雙塔雙循環技術來提高脫硫效率,但該技術存在設備投資高、占地面積大等問題,在土地有限的條件下如何實現較低成本的煙氣高效脫硫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脫硫裝置,所述裝置由外塔體、中間塔體、內塔體、塔頂部、內噴淋層、外噴淋層及除霧器組成;
所述的外塔體側壁與煙氣入口連接,外塔體側壁的頂部與塔頂部形成密封連接。
所述的中間塔體位于外塔體與內塔體之間,高度低于外塔,頂部敞口。
所述的內塔體位于中間塔體內部,頂部與塔頂形成密封連接,底部敞口且高于中間塔體底部。
外塔體與中間塔體之間安裝有若干層外噴淋層及除霧器,用于煙氣的粗脫硫。
內塔體內部安裝有若干層內噴淋層及除霧器,用于煙氣的精脫硫。
使用上述高效脫硫裝置,將新鮮脫硫漿液與內池漿液混合后形成混合液輸送至內噴淋層,此時漿液PH值較高,對低濃度SO2的吸收效果強;
噴淋后漿液掉落至中間塔體底部內池,形成內池漿液,內池漿液一部分用內循環泵輸送回內噴淋層,另一部分輸送至外噴淋層與外循環漿液混合;此時漿液尚未反應完全,對煙氣中的高濃度SO2吸收效果仍然較好;噴淋后漿液掉落至外塔體底部外池,一部分用外循環泵輸送回外噴淋層形成外循環漿液,另一部分作為廢水直接排出。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脫硫裝置及工藝,其工作原理為:煙氣從外塔體側面進入,在中間塔體的阻擋及上方噴淋層的阻力作用下,煙氣在外塔體與中間塔體的環形區域內均勻分布并向上流動,與噴淋下來的脫硫漿液發生化學反應,完成粗脫硫過程;粗脫硫后煙氣經過除霧器到達外塔頂部,再從頂部反向進入內塔,沿著中間塔體與內塔體間的間隙向下流動;煙氣到達內塔底部后在漿液池液面的阻擋下再次變換方向,進入內塔體內向上流動,并在內噴淋層漿液的作用下完成精脫硫過程;精脫硫后煙氣經過除霧器離開脫硫裝置。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脫硫裝置及工藝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內外塔的方式,形成了煙氣與脫硫漿液的兩次逆流接觸過程,與雙塔雙循環技術相比減少了脫硫設備的占地面積和投資成本;
(2)通過脫硫漿液的分級高效利用,減少脫硫塔的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脫硫裝置。
圖2為圖1中A-A截面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外塔體;2-中間塔體;3-內塔體;4-除霧器;5-外噴淋層; 6-內噴淋層; 7-塔頂部;8-內池; 9-外池。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更清晰易懂,下面結合附圖1分別從漿液循環及煙氣流動兩個方面加以詳細說明。
漿液循環:新鮮脫硫漿液與內循環漿液輸送至內噴淋層,此時漿液PH值較高,對低濃度SO2的吸收效果強。噴淋后漿液掉落至中間塔體底部內池8,一部分用循環泵輸送回內噴淋層形成內循環漿液,另一部分輸送至外噴淋層與外循環漿液混合。此時漿液尚未反應完全,對煙氣中的高濃度SO2吸收效果仍然較好。噴淋后漿液掉落至外塔體底部外池9,一部分用循環泵輸送回外噴淋層形成外循環漿液,另一部分直接引出。內池8和外池9不連通。
煙氣流動:煙氣從外塔體側面進入,在中間塔體的阻擋及上方噴淋層的阻力作用下,煙氣在外塔體與中間塔體的環形區域內均勻分布并向上流動,與噴淋下來的脫硫漿液發生化學反應,完成粗脫硫過程,脫硫效率不低于90%;粗脫硫后煙氣經過除霧器到達外塔頂部,再從頂部反向進入內塔,沿著中間塔體與內塔體間的間隙向下流動;煙氣到達內塔底部后在漿液池液面的阻擋下再次變換方向,進入內塔體并向上流動,在內噴淋層漿液的作用下完成精脫硫過程,脫硫效率不低于90%;精脫硫后煙氣經過除霧器離開脫硫裝置。
通過上述高效脫硫裝置及漿液循環工藝,實現了高PH的脫硫漿液吸收低SO2濃度煙氣、漿液PH降低后再吸收高SO2濃度煙氣的分步脫硫過程,總脫硫效率可達99%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1291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分段式智能定位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脫硫吸收塔漿液循環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