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共模電感繞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109853.X | 申請日: | 2016-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515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彬;陳晉海;黃巧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黎明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30 | 分類號: | H01F27/30;H01F17/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 地址: | 519041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感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共模電感,尤其涉及一種共模電感繞線結構。
背景技術
在開關電源中,常常需要設置共模電感(也叫共模扼流圈)來過濾共模的電磁干擾信號,現有的共模電感,兩組電感線圈繞在同一鐵芯上,并在同一側進線,匝數和相位都相同,此種繞線結構雖然可以對共模信號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往往不理想,繞線方式較為單一,很難對阻抗進行有效的提高,而采用其他方法如增加共模電感等也難以抑制開關電源本身所釋放的電磁干擾。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使用相同磁芯的情況下能有效的提高產品阻抗和生產效率的共模電感繞線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共模電感繞線結構,包括一環形的磁芯及繞制于其上、互為鏡像結構的左側繞線組和右側繞線組,所述左側繞線組包括互為鏡像結構的上側繞線組和下側繞線組,所述上側繞線組和下側繞線組的進線端均穿過所述磁芯,且上側繞線組和下側繞線組的進線端由所述磁芯的中間位置分別向上下進行繞線,上側繞線組和下側繞線組的出線端分別位于所述磁芯的上下端口處。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側繞線組包括自磁芯中間向上側繞制的第一層、與其反向繞制的第二層以及與第一層同向繞制的第三層。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層包括7圈,所述第二層包括圈,其反向均勻繞制于第一層的間隙中,所述第三層包括4圈且繞制在所述第一層和第二層的間隙中。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層先隔兩個間隙繞制一圈,接著每個一個間隙繞制一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一種共模電感繞線結構,在使用相同磁芯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以有效的提高產品阻抗和繞線速度,使得整機EMC(電磁兼容性)符合甚至優于國家標準,同時降低了匝間電壓差,有效的預防匝間短路。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一種共模電感繞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環形的磁芯3及繞制于其上、互為鏡像結構的左側繞線組1和右側繞線組2,所述左側繞線組1包括互為鏡像結構的上側繞線組11和下側繞線組12,所述上側繞線組11和下側繞線組12的進線端均穿過所述磁芯3,且上側繞線組11和下側繞線組12的進線端由所述磁芯3位于水平面的中間位置分別向上下進行繞線,上側繞線組11和下側繞線組12的出線端分別位于所述磁芯3的上下端口處。所述上側繞線組11包括自磁芯3中間向上側繞制的第一層111、與其反向繞制的第二層112以及與第一層111同向繞制的第三層113。
所述第一層111包括7圈,所述第二層112包括3圈,其反向均勻繞制于第一層111的間隙中,所述第三層113包括4圈且繞制在所述第一層111和第二層112的間隙中,所述第三層113先隔兩個間隙繞制一圈,接著每個一個間隙繞制一圈。繞線開始時,將裁取好的漆包銅線穿過磁芯3,擺到位于水平面的中間位置,由磁芯3的中間(附圖中B處)分別向磁芯3兩端(附圖中A處)繞線。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黎明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珠海黎明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10985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