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硫酸軟骨素鈉生產過程中沉淀工序用的料液轉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107389.0 | 申請日: | 2016-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271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英豪;張新慶;王春朋;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照嵐山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B37/08 | 分類號: | C08B37/08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37218 | 代理人: | 耿媛媛 |
| 地址: | 2768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硫酸 軟骨素 生產過程 沉淀 工序 轉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硫酸軟骨素鈉生產過程中沉淀工序用的料液轉移裝置。
背景技術
以動物組織或器官提取硫酸軟骨素鈉生產工藝中包含一系列提純工序,其中沉淀工序對生產出高質量產品尤其重要,特別是海洋源硫酸軟骨素鈉,由于其化學性質方面的原因,在沉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產品聚集成大塊狀或球狀,使產品無法進入下一道生產工序,從而出現不合格的產品,所以需要在生產過程中改進沉淀技術,其中料液轉移方式的改進是關鍵的一個技術要點。
傳統的料液轉移方式是用泵通過物料管道將料液轉入酒精中進行沉淀。這種轉移方式缺點是:物料流出管道時以圓柱形狀進入酒精中,由于料液與酒精接觸面積小,就造成局部酒精濃度瞬時降低,而料液濃度瞬時升高,同時析出相對大量的產品,且由于酒精濃度較低造成產品粘度增大,使得產品相互粘結成塊,雖有機械攪拌攪動酒精,但由于產品密度較大而迅速沉積到生產罐底部,造成產品粘結成大塊狀或球狀。因此迫切需要改進料液轉移裝置,以改善料液轉移到酒精時的狀態。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硫酸軟骨素鈉生產過程中沉淀工序用的料液轉移裝置,有效解決料液在沉淀過程中出現大塊狀或球狀現象,提高產品質量。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硫酸軟骨素鈉生產過程中沉淀工序用的料液轉移裝置,包括直接與料液管道連接的圓管和盲板,所述圓管的出料口處為呈喇叭狀的噴頭,所述盲板與噴頭固定連接,所述盲板的左半板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噴孔、右半板面上開設有若干個平行分布的噴縫以使料液噴出。
上述料液轉移裝置,所述圓管為長度300-400mm、直徑35-40mm的衛生級不銹鋼管,所述盲板為直徑40-50mm的衛生級不銹鋼管;所述盲板與噴頭焊接。
上述料液轉移裝置,所述噴孔設有8-12-個、其直徑均為0.5-1mm;所述噴縫設有3-5個且其長度為10-15mm、寬度為0.5-1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通過該裝置可控制料液噴出時的形態,避免產品在沉淀過程中出現大塊狀或球狀,提高產品質量和合格率,降低生產成本。
2、改造成本低,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向放大示意圖;
圖中:1為圓管、11為噴頭、2為盲板、21為噴孔、22為噴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解釋說明。
本實施例硫酸軟骨素鈉生產過程中沉淀工序用的料液轉移裝置,包括直接與料液管道連接的圓管1和盲板2,所述圓管1的出料口處為呈喇叭狀的噴頭11,所述盲板2與噴頭11固定連接,所述盲板2的左半板面上開設有10個均勻分布的噴孔21、右半板面上開設有3個平行分布的噴縫22以使料液噴出。
進一步,上述料液轉移裝置,所述圓管1為長度400mm、直徑38mm的衛生級不銹鋼管,所述盲板2為直徑50mm的衛生級不銹鋼管;所述盲板2與噴頭11焊接。
進一步,上述料液轉移裝置,所述噴孔21的直徑均為0.8mm,所述噴縫22有兩種規格,如圖2所示,中間噴縫22的長度為15mm、寬度為1mm,其兩側噴縫22的長度均為10mm、寬度均為0.8mm。
使用時,先將該料液噴灑裝置在生產罐內與物料管道連接,安裝時應注意噴縫22與生產罐半徑方向平行。開啟供料泵,在泵壓作用下通過本裝置使料液呈多維分散狀態噴射到酒精中,由于料液與酒精接觸面積顯著增大,產品在酒精中以細小顆粒狀析出并經高濃度酒精脫水,大幅降低產品粘度,從而避免產品出現粘結現象,提高產品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照嵐山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未經日照嵐山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10738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