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茶具組合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21105746.X | 申請日: | 2016-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922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孫悅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shù)學院 |
| 主分類號: | A47G19/14 | 分類號: | A47G19/1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李寧 |
| 地址: | 361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茶具 組合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式茶具組合。
背景技術(shù)
通常,便攜式茶具是由茶壺和茶杯組成。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主要用來泡茶。茶杯兼具茶海的作用,茶壺內(nèi)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后,茶湯倒至茶杯,以求茶湯溫度和濃度之均勻。
由于便攜式茶具體積較小,不適宜形成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環(huán)形茶把,所以目前便攜式茶具的茶壺一般沒有茶把,使用時,茶壺溫度高,表面燙手,不方便倒茶湯;茶湯倒至茶杯后,如果沒有及時品飲,很容易涼,不適于再飲用;茶壺和茶杯相互獨立,不方便放置和攜帶。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研究設(shè)計了一種便攜式茶具組合,本案由此產(chǎn)生。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茶具組合,方便使用和攜帶。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便攜式茶具組合,由茶壺和茶杯組成,茶壺以可拆分的方式疊置在茶杯上,茶壺的側(cè)邊形成直把,直把的中間細而外端形成壓面,茶壺的底部形成防滑凸垣,防滑凸垣卡在茶杯的杯口中。
所述茶壺和茶杯疊置在一起,茶壺和茶杯外表面平滑過渡。
所述茶壺俯視,茶嘴和直把呈90度設(shè)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因為茶壺和茶杯可以拆分和疊置,疊置時,體積小,方便收藏與攜帶,泡茶時,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后,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直把的中間,用拇指抵住直把的壓面,就可以把持住茶壺,避免燙手,方便倒茶,茶湯倒入茶杯中后,如果沒有及時喝,可以將茶壺疊在茶杯上,避免茶杯中的茶湯變涼,同時,防滑凸垣與茶杯的杯口配合可以避免茶壺滑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示意圖。
標號說明
茶壺1,直把11,壓面12,防滑凸垣13,茶嘴14,茶杯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便攜式茶具組合,由茶壺1和茶杯2組成,茶壺1以可拆分的方式疊置在茶杯2上。
茶壺1的側(cè)邊形成直把11,直把11的中間細而外端形成壓面12,茶壺1的底部形成防滑凸垣13,防滑凸垣13卡在茶杯2的杯口中,茶壺1和茶杯2外表面平滑過渡,使組合茶具外形美觀。
本實用新型的茶壺1和茶杯2疊置時,體積小,方便收藏與攜帶。泡茶時,茶壺1中的茶湯泡好后,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直把11的中間,用拇指抵住直把11的壓面12,就可以把持住茶壺1,方便倒茶,又避免燙手,茶湯倒入茶杯2中后,如果沒有及時喝,可以將茶壺1疊在茶杯2上,起到保溫和防塵作用,避免茶杯2中的茶湯變涼,同時,防滑凸垣13與茶杯2的杯口配合,可以避免茶壺1滑落。
進一步,茶壺1俯視時,直把11和茶嘴14呈90度設(shè)置,更方便倒茶。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shù)學院,未經(jīng)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shù)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105746.X/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