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環(huán)境保護的吸塵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21103890.X | 申請日: | 2016-10-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525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登科;王繼鋒;韓銳;尚玉虎;陳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登科 |
| 主分類號: | B01D46/00 | 分類號: | B01D46/00;B01D46/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huán)境保護 吸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吸塵設備科技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環(huán)境保護的吸塵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是生活環(huán)境卻越來越惡劣,環(huán)境中的灰塵含量日益增加,嚴重危害到人們的生命安全,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是使用灑水除塵的方法來進行環(huán)境除塵,但是效果不佳,且容易危害到人們的安全,同時環(huán)境除塵的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一種更加科學的環(huán)境除塵設備來進行環(huán)境除塵。
為了解決目前市場上所存在的不足,急需改善除塵設備的技術,使之更好的進行環(huán)境除塵工作,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保障人們的生活安全性。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huán)境保護的吸塵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使用安全性不高,除塵效率不高等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環(huán)境保護的吸塵裝置,包括吸塵孔、防護網(wǎng)、篩網(wǎng)、支架、控制面板、支撐柱、墊圈、排氣孔、內(nèi)置式風機和頭蓋,所述吸塵孔的右側安裝有輸風管,且吸塵孔通過輸風管與筒體相連通,所述防護網(wǎng)的內(nèi)側鑲嵌有吸塵孔,所述輸風管的右側端口裝設有筒體,所述篩網(wǎng)的下側設置有活性炭吸附層,所述活性炭吸附層的外側端口固定連接有筒體,所述支架的兩側端口固定連接有工作臺和防護網(wǎng),所述筒體的下側設置有集塵斗,所述工作臺的上側鑲嵌有支架和筒體,所述控制面板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筒體,所述支撐柱的上側安裝有工作臺,且支撐柱通過工作臺與支架相連接,所述集塵斗的上側裝設有筒體,所述墊圈的頂端鑲嵌有支撐柱,所述排氣孔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的下側安裝有吸風管,所述內(nèi)置式風機的底端裝設有導氣管,所述頭蓋的下側設置有內(nèi)置式風機。
優(yōu)選的,所述防護網(wǎng)上設置有網(wǎng)孔,且孔徑大小為5mm-10mm。
優(yōu)選的,所述輸風管上設置有防水密封層,且無縫包裹在輸風管的外壁上。
優(yōu)選的,所述集塵斗上設置有螺紋凹槽,且該螺紋凹槽與筒體相對應。
優(yōu)選的,所述筒體上設置有外接電源插座,且與內(nèi)置式風機相對應。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環(huán)境保護的吸塵裝置,設置有四個吸塵孔使得吸塵效率大大增加,同時設置為上排式吸塵裝置,使得灰塵能夠自動的落入集塵斗中,使用較為便捷,且結構相對簡單,清洗與維修工作較為便捷,適合不同環(huán)境的的吸塵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吸塵孔,2、防護網(wǎng),3、輸風管,4、篩網(wǎng),5、活性炭吸附層,6、支架,7、筒體,8、工作臺,9、控制面板,10、支撐柱,11、集塵斗,12、墊圈,13、排氣孔,14、導氣管,15、內(nèi)置式風機,16、頭蓋,17、吸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環(huán)境保護的吸塵裝置,包括吸塵孔1、防護網(wǎng)2、篩網(wǎng)4、支架6、控制面板9、支撐柱10、墊圈12、排氣孔13、內(nèi)置式風機15和頭蓋16,吸塵孔1的右側安裝有輸風管3,且吸塵孔1通過輸風管3與筒體7相連通,防護網(wǎng)2的內(nèi)側鑲嵌有吸塵孔1,防護網(wǎng)2上設置有網(wǎng)孔,且孔徑大小為5mm-10mm,輸風管3的右側端口裝設有筒體7,輸風管3上設置有防水密封層,且無縫包裹在輸風管3的外壁上,篩網(wǎng)4的下側設置有活性炭吸附層5,活性炭吸附層5的外側端口固定連接有筒體7,支架6的兩側端口固定連接有工作臺8和防護網(wǎng)2,筒體7的下側設置有集塵斗11,筒體7上設置有外接電源插座,且與內(nèi)置式風機15相對應,工作臺8的上側鑲嵌有支架6和筒體7,控制面板9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筒體7,支撐柱10的上側安裝有工作臺8,且支撐柱10通過工作臺8與支架6相連接,集塵斗11的上側裝設有筒體7,集塵斗11上設置有螺紋凹槽,且該螺紋凹槽與筒體7相對應,墊圈12的頂端鑲嵌有支撐柱10,排氣孔13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導氣管14,導氣管14的下側安裝有吸風管17,內(nèi)置式風機15的底端裝設有導氣管14,頭蓋16的下側設置有內(nèi)置式風機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登科,未經(jīng)李登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10389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鉤藤套種重樓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野生白及的馴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