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支管道用抗震管夾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034304.0 | 申請日: | 201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303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仁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邦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3/11 | 分類號: | F16L3/11;F16L55/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羅偉添,何新華 |
| 地址: | 51052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道 抗震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管道抗震緊固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機電管道抗震系統中單支管道用抗震管夾。
背景技術
現有市場產品僅僅滿足于管道的懸吊與緊固作用,自GB50981-2014《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CJ/T476-2015《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ECS420:2015《抗震支吊架安裝及驗收規程》等相關國家標準發布后,所有≥DN65給水及消防管道、內經≥60mm的電器管道等必須進行抗震加固。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單支管道用抗震管夾,該抗震管夾使用部件材料明顯減少,減少施工環節,節約大量物力及人力資源;相較于傳統承重管夾不僅提供了兩種重力懸吊方案,同時具備了抗震(與相關連接件組合)功能;相較于其他廠家抗震管夾,不僅具備抗震(與相關連接件組合)功能,同時具備了承重功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單支管道用抗震管夾,包括管夾體,其中,所述管夾體焊接呈“門框”型的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至少設置有第一圓孔、第二圓孔和第三圓孔,所述第一圓孔和第三圓孔相對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門框”兩邊中心線對稱設置,所述第二孔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門框”上邊的中心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剛性接的第二連接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連接件呈“L”型,且至少由第四圓孔,第五圓孔和第六圓孔構成直角連接件,其中所述第四圓孔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短邊上,所述第五圓孔和第六圓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件的長邊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圓孔、第二圓孔和第三圓孔分別與外接防震連接件或承重螺紋桿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四圓孔,第五圓孔和第六圓孔分別與外接防震連接件或承重C型鋼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不僅在不增加其它構件的情況下,快速與相關抗震連接件進行直接連接,既具有傳統承重管夾的承重功能同時提供與抗震連接件快速連接的部位;本管夾懸吊部位設計,相較于傳統承重管夾提供了兩種重力懸吊方案:C型鋼剛性連接和螺紋桿柔性連接兩種方式,而傳統管夾僅支持單一的螺紋桿連接方式。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單支管道用抗震管夾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單支管道用抗震管夾,包括管夾體1,其中,所述管夾體1焊接呈“門框”型的第一連接件2,所述第一連接件2至少設置有第一圓孔21、第二圓孔22和第三圓孔23,所述第一圓孔21和第三圓孔23相對于所述第一連接件2的“門框”上兩邊中心線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圓孔21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件2的“門框”上邊的中心處。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連接件2剛性連接的第二連接件3。所述第二連接件3呈“L”型,且至少由第四圓孔31,第五圓孔32和第六圓孔33構成直角連接件,其中所第述四螺栓控孔31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件3的短邊上,所述第五圓孔32和第六圓孔33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二連接件3的長邊上。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圓孔21(或第三圓孔23)、第二圓孔22別與外接防震連接件或承重螺紋桿連接。所述第四圓孔31,第五圓孔32和第六圓孔33分別與外接防震連接件或承重C型鋼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單支管道用抗震管夾的連接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邦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邦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0343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