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金屬感應熔煉的冷坩堝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013003.X | 申請日: | 201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886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2 |
| 發明(設計)人: | 宋靜思;孫足來;馬海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真空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7B14/10 | 分類號: | F27B14/10 |
| 代理公司: | 沈陽亞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藝 |
| 地址: | 110042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 感應 熔煉 坩堝 | ||
1.金屬感應熔煉的冷坩堝,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坩堝壁(1)、冷坩堝底組件(2)、銅手指(4)、基座法蘭(6)、進水座(7)、回水座(8)及主線圈(9);所述進水座(7)與基座法蘭(6)固定相接;所述回水座(8)固定置于進水座(7)的下部;在所述水冷坩堝壁(1)外側設有主線圈(9);所述冷坩堝底組件(2)固定置于回水座(8)之上;所述水冷坩堝壁(1)經銅手指(4)固定在基座法蘭(6)上;
所述基座法蘭(6)、進水座(7)及冷坩堝底組件(2)下部底座(205)相結合形成橫向環狀冷卻介質進水腔(701);在所述進水座(7)外設有進水口(702);所述進水口(702)與環狀冷卻介質進水腔(701)相通;
所述進水座(7)、回水座(8)及冷坩堝底組件(2)下部底座(205)相結合形成橫向環狀冷卻介質回水腔(801);在所述回水座(8)外設有回水口(802);所述回水口(802)與環狀冷卻介質回水腔(801)相通;
所述冷坩堝底組件(2)包括水冷盤(201)、進水冷卻管(203)、回水冷卻管(204)及底座(205);在所述水冷盤(201)內徑向設有水道(206);所述進水冷卻管(203)及回水冷卻管(204)與水冷盤(201)垂直相接;所述進水冷卻管(203)及回水冷卻管(204)的端口分別與水道(206)相通;
在所述水冷坩堝壁(1)內設有冷卻介質通道(101);所述冷卻介質通道(101)的入口與環狀冷卻介質進水腔(701)相通;所述冷卻介質通道(101)的出口經水冷坩堝瓣導水管(501)與環狀冷卻介質回水腔(801)相通;
所述進水冷卻管(203)的入口與環狀冷卻介質進水腔(701)相通;所述回水冷卻管(204)的出口經冷坩堝底導水管(502)與環狀冷卻介質回水腔(801)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感應熔煉的冷坩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坩堝底組件(2)內設有輔助線圈(11);所述輔助線圈(11)固定于輔助線圈固定座(12)之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金屬感應熔煉的冷坩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輔助線圈固定座(12)上設有漏水孔(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金屬感應熔煉的冷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坩堝壁(1)采用若干獨立冷坩堝瓣圍成的冷坩堝側壁;其中冷坩堝瓣之間以及冷坩堝瓣內部設有供磁場透入的縫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金屬感應熔煉的冷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盤(201)采用整體分瓣式結構;水冷盤(201)盤體設有若干條徑向縫隙,縫隙間形成扇形的獨立水冷區域。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金屬感應熔煉的冷坩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5)經螺母(10)與回水座(8)固定相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真空技術研究所,未經沈陽真空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01300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