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面膠帶有效
| 申請號: | 201621002203.5 | 申請日: | 201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272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潘擁兵;徐龍;李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錦悅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7/04 | 分類號: | C09J7/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張浩 |
| 地址: | 江蘇省蘇州市昆***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雙面 膠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新型雙面膠帶,具體涉及粘貼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雙面膠帶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011年1月26日公告的中國專利文獻雙面膠帶(公開號CN201722320 U),一種雙面膠帶,由第一離型材料層、第一膠粘劑層、基材層、第二膠粘劑層以及第二離型材料層依次層疊構成,且所述第二離型材料層朝向第二膠粘劑層的表面均布有凸起。由于該實用新型將雙面膠帶使用的兩層離型材料層中的一層設計為表面均布凸起,再以該面朝向膠粘劑層時會使得該膠粘劑層的表面形成網格以至凹凸不平,在人工貼服時,不會在貼服面產生很難排出的氣泡。但是該實用新型貼服面產生的氣泡不能完全排盡,在耐熱性、反光、結構穩定、粘貼牢固以及膠帶粘貼位置不準確這些方面也沒有采取有效措施。
因此急需一種具有耐熱性、反光、結構穩定、粘貼牢固、膠帶粘貼位置準確以及能將貼服面氣泡完全排盡功能的新型雙面膠帶。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雙面膠帶貼服面產生的氣泡不能完全排盡,在耐熱性、反光、結構穩定、粘貼牢固以及膠帶粘貼位置不準確這些方面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面膠帶,具有耐熱性高、反光性能好、結構穩定、粘貼牢固、膠帶粘貼位置準確以及能將貼服面氣泡完全排盡功能的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雙面膠帶,包括基材層,所述基材層上表面依次設有第一膠粘劑層和第一離型材料層,所述基材層下表面依次設有第二膠粘劑層和第二離型材料層,所述基材層上表面、下表面和側面均設有孔洞,所述孔洞均相連通,所述基材層內設有碳纖維,所述基材層上、下表面均設有反光材料,所述基材層兩端均設有吸盤狀定位體,所述吸盤狀定位體高于所述第一離型材料層。
優選地,所述基材層上設有貫穿所述基材層側面的一個孔洞,所述基材層上、下表面上的孔洞均連通所述基材層側面的孔洞,這樣可以將貼服面的氣泡完全的排盡。
優選地,所述碳纖維呈網狀,所述碳纖維相互交叉設置在所述基材層內,提高基材層的耐熱性、強度和剛度。
優選地,所述碳纖維相互交叉組合成框架結構,提高基材層的結構穩定性。
優選地,所述框架結構為方體狀,相對于其它形狀,采用方體狀的結構穩定性更高。
優選地,所述反光材料為反光膜,相對于其它反光材料,反光膜的反光效果更加優秀。
優選地,所述吸盤狀定位體由橡膠制成,提高吸盤狀定位體的彈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雙面膠帶貼服面產生的氣泡不能完全排盡,在耐熱性、反光、結構穩定、粘貼牢固以及膠帶粘貼位置不準確這些方面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的問題。
2、基材層上設有貫穿基材層側面的一個孔洞,基材層上、下表面上的孔洞均連通基材層側面的孔洞,這樣可以將貼服面的氣泡完全的排盡。
3、通過在基材層內設置方體狀框架結構的碳纖維不僅使得整個新型雙面膠帶具有超高的耐熱性,而且提高了整個新型雙面膠帶的強度和剛度,使得結構更加穩定。
4、通過設置反光材料使得新型雙面膠帶具有發光性能。
5、吸盤狀定位體由橡膠制成,這樣使得新型雙面膠帶粘貼牢固與粘貼位置準確,易剝離,使用方便,避免了一次使用后不可再用的浪費,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基材層;11、孔洞;2、第一膠粘劑層;3、第一離型材料層;4、第二膠粘劑層;5、第二離型材料層;6、碳纖維;7、反光材料;8、吸盤狀定位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雙面膠帶,包括基材層1,基材層1上表面依次設有第一膠粘劑層2和第一離型材料層3,基材層1下表面依次設有第二膠粘劑層4和第二離型材料層5,基材層1上表面、下表面和側面均設有孔洞11,孔洞11均相連通,基材層1內設有碳纖維6,基材層上、下表面均設有反光材料7,基材層兩端均設有吸盤狀定位體8,吸盤狀定位體8高于第一離型材料層3。
基材層1上設有貫穿基材層側面的一個孔洞11,基材層上、下表面上的孔洞11均連通基材層側面的孔洞11,這樣可以將貼服面的氣泡完全的排盡。
碳纖維6呈網狀,碳纖維6相互交叉設置在基材層1內,提高基材層1的耐熱性、強度和剛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錦悅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昆山錦悅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10022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