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枸櫞酸抗凝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620997643.2 | 申請日: | 2016-08-30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187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6 |
發明(設計)人: | 丁峰;莊峰;馬帥;俞雯艷;陸偉;盧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
主分類號: | A61M1/36 | 分類號: | A61M1/36;G06F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31219 | 代理人: | 張新鑫,許亦琳 |
地址: | 20001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枸櫞酸 抗凝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枸櫞酸抗凝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體外抗凝是血液凈化順利進行的關鍵。局部枸櫞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因具有抗凝效果確切,出血并發癥少,透析器30使用壽命延長等優點,成為目前高危出血傾向患者體外循環抗凝的理想選擇。但是,由于潛在的代謝并發癥,操作較為復雜,期間需要頻繁監測等問題,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
傳統的局部枸櫞酸抗凝技術是在體外循環動脈端,根據血流速度以一定比例輸注枸櫞酸鈉溶液(置于枸櫞酸儲液罐10中),同時在靜脈端(血液回到患者體內之前)補氯化鈣(置于氯化鈣儲存罐20),從而保證患者體內離子鈣水平正常。局部枸櫞酸抗凝-CRRT原理:枸櫞酸從動脈端輸注,體外循環管路中的離子鈣水平降至0.2-0.4mM/L,發揮體外抗凝作用,同時從靜脈端補充氯化鈣,體內離子鈣水平維持正常,而不影響體內凝血系統。
圖1中,4%枸櫞酸鈉從靜脈端輸入,使體外循環離子鈣降至0.2-0.4mmol/L,達到抗凝效果,同時從靜脈端補充氯化鈣,使體內離子鈣水平恢復至1.0-1.2mmol/L。
根據現有文獻報道和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傳統的RCA在臨床的應用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需要在原有血液凈化裝置的基礎上額外增加兩個精密輸液泵用于枸櫞酸溶液和鈣溶液的輸注,操作繁瑣;
(2)枸櫞酸輸液泵和補鈣輸注泵是兩個獨立的泵,當治療參數變化或者透析機因報警、更換置換液/透析液等原因動脈泵停泵,就需要透析護士手動暫停/啟動這兩個泵,若操作不規范,可能造成醫源性枸櫞酸輸注過多或高鈣血癥造成體外循環抗凝失敗;
(3)傳統的枸櫞酸抗凝方案主要采用監測-調整-再監測的“試錯法”,即根據經驗先設定一個初始補鈣速度,然后通過頻繁監測體內和體外循環離子鈣水平調整補鈣速度,結果發現體內離子鈣水平波動較大,且由于鈣的變化滯后于鈣的調整,難以準確把握補鈣量;
(4)RCA時所投入的人力(至少需要一名受嚴格培訓的血透護士和熟悉枸櫞酸抗凝技術的醫生在場),物力(需要每2-4小時監測離子鈣,每次測定費用150元)成本投入巨大。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自動調整速度的枸櫞酸抗凝裝置,無需人工試錯,實現自動化操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枸櫞酸抗凝裝置,所述枸櫞酸抗凝裝置至少包括:第一蠕動泵、第二蠕動泵,以及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蠕動泵控制模塊、顯示模塊和輸入模塊,所述輸入模塊連接蠕動泵控制模塊,所述蠕動泵控制模塊連接第一蠕動泵和第二蠕動泵,所述第一蠕動泵為枸櫞酸泵,所述第二蠕動泵為鈣泵。
優選地,所述蠕動泵控制模塊包括:
用于控制枸櫞酸輸注速度的第一蠕動泵速度控制子模塊,與所述第一蠕動泵相連;
用于控制補鈣速度的第二蠕動泵速度控制子模塊,與所述第二蠕動泵相連。
優選地,所述第一蠕動泵速度控制子模塊包括:
用于計算枸櫞酸輸注速度的枸櫞酸輸注速度計算單元,與所述輸入模塊相連;
用于發送第一蠕動泵輸注速度指令的第一蠕動泵速度信號輸出單元,與所述枸櫞酸輸注速度計算單元及第一蠕動泵相連。
優選地,所述第二蠕動泵速度控制子模塊包括:
用于計算體外透析清除的鈣量與體內蓄積鈣量之和的第二蠕動泵第一階段速度計算單元,與所述輸入模塊及枸櫞酸輸注速度計算單元相連;
用于計算體外透析清除的鈣量的第二蠕動泵第二階段速度計算單元,與所述輸入模塊及枸櫞酸輸注速度計算單元相連。
用于發送第二蠕動泵速度的第二蠕動速度信號輸出單元,與所述第二蠕動泵第一階段速度計算單元、第二蠕動泵第二階段速度計算單元及第二蠕動泵相連。
在本發明中補鈣分為兩個階段,過程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未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976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移動終端
- 下一篇:殼體裝配結構及其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