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恒水位排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991401.2 | 申請日: | 2016-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344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尹雙元;高仁爽;黃振北;都興川;馬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力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24 | 分類號: | 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大連智高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5 | 代理人: | 李猛 |
| 地址: | 1166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位 排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水裝置,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國內目前的恒水位排水裝置,在池內設一個或者兩個排水點,出水不均勻,且還需配備機械泵,用于泵水,增加功耗。另外,排水時由于局部流速過快,出現液位差,出水不穩定,沉淀污泥被擾動,夾雜在出水中一起排放,造成出水懸浮物偏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出水穩定,不擾動污泥層,出水懸浮物控制好的恒水位排水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恒水位排水裝置,包括設置在水池內壁頂部的收集管,所述收集管通過若干集水管與水池連通,位于水池外的液位平衡裝置連接收集管。
所述集水管連接在收集管的上部,集水管內設有防污泥進入機構。
所述集水管為圓弧形,其入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下方。
所述集水管延伸方向與收集管垂直,且均勻分布在收集管外。
所述收集管與液位平衡裝置之間設有排水控制閥門。
所述液位平衡裝置出水口水平設置,且出水口高度與池內液位高度相同。
所述水池為生物池。
所述液位平衡裝置的出水口位于出水渠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排水裝置無需排水泵,能耗降低;本恒水位排水裝置排水時,池內上清液均勻排出,流速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不擾動污泥層,出水懸浮物控制好,保證污水廠出水穩定達標。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共有附圖2幅。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俯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如下:1、水池,2、收集管,3、集水管,4、液位平衡裝置,5、出水渠,6、排水控制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恒水位排水裝置,包括設置在水池1內壁頂部的收集管2,所述收集管2通過若干集水管3與水池1連通,位于水池1外的液位平衡裝置4連接收集管2。
所述集水管3連接在收集管2的上部,集水管3內設有防污泥進入機構,所述防污泥進入機構包括過濾污泥裝置。
所述集水管3為圓弧形,其入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下方。
所述集水管3延伸方向與收集管2垂直,且均勻分布在收集管2外。
所述收集管2與液位平衡裝置4之間設有排水控制閥門6,所述排水控制閥門6為自控閥門。
所述液位平衡裝置4出水口水平設置,且出水口高度與預設的池內液位高度相同。
所述水池1為生物池。
所述液位平衡裝置4的出水口位于出水渠5內。
本排水裝置的集水管3在出水端均勻布置,管內特殊的構造保證池內在曝氣時污泥不會進入收集管中,所有集水管3收集的出水通過收集管2再經排水控制閥門6排放,排水控制閥門6定期開啟用以控制生物池的出水。排水控制閥門6末端設有液位平衡裝置4,保證池內液位恒定,排水時不會出現液位差,從而保證出水的連續穩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力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大連力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914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裝置
- 下一篇:一種固液分濾機的進水布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