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腹腔鏡腸鉗的鉗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967124.1 | 申請日: | 2016-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851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云飛;趙婷婷;郜永順;陳鵬;黃晶晶;閆西忠;樊曉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云飛 |
| 主分類號: | A61B17/29 | 分類號: | A61B17/29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天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1113 | 代理人: | 嚴艷麗 |
| 地址: | 450052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腹腔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腹腔鏡腸鉗的鉗頭。
背景技術
腹腔鏡腸鉗是腹腔鏡胃腸道手術必需的手術器械。在手術中的作用是夾持并提起較易損傷的系膜、腸壁等組織以達到以下目的:1.暴露術野;2.維持術中操作面張力;3.緊張血管;4.固定胃腸道。現有的腹腔鏡腸鉗的鉗頭除夾持面外均為頓頭滑面的設計,以避免術中誤損傷;但上述鉗頭的設計仍存在諸多缺點:1.易損傷系膜血管及胃腸壁等組織。腸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鉗頭粗糙的夾持面同組織的摩擦力提起組織,提供張力,夾持面同組織的摩擦力僅由腸鉗的夾持力提供,也就是說需要提起的組織越重,所需的夾持力會成倍增加;而過大的夾持力會損傷組織,尤其是系膜血管、水腫的胃腸壁等。2.腸鉗的夾持方式決定了在夾持組織時,鉗頭各點對組織的的夾持力是不同的,這也就使得在提起組織的過程中會有部分鉗頭內夾持的組織會自鉗頭滑落,遮擋術野。所以有必要研究開發一種能夠解決當前臨床實際需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腹腔鏡腸鉗的鉗頭。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腹腔鏡腸鉗的鉗頭,可有效解決術中易損傷夾持組織,所夾持組織容易滑落,遮擋術野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呈鉗子狀鉸接在一起的兩個鉗爪,兩個鉗爪的夾持面呈鋸齒狀相咬合,兩個鉗爪經鉸接處卡裝在凹槽的開口端內,兩個鉗爪的夾持端伸出凹槽開口,兩個鉗爪的自由端各自鉸接有連接板,兩個連接板的另一端經連接軸連接,連接軸中部裝有夾持在兩個連接板中間的推板,推板下端的延長桿伸出凹槽底部,兩個鉗爪均為直角三角形,鉗爪的其中一個直角邊為夾持面,鉗爪的另一直角邊為頂面,頂面上均布有網狀的凸起。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是腹腔鏡腸鉗的鉗頭上的創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仰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張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鉗爪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由圖1-圖5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呈鉗子狀鉸接在一起的兩個鉗爪1,兩個鉗爪的夾持面2呈鋸齒狀相咬合,兩個鉗爪經鉸接處卡裝在凹槽3的開口端內,兩個鉗爪的夾持端伸出凹槽開口端,兩個鉗爪的自由端各自鉸接有連接板4,兩個連接板的另一端經連接軸5連接,連接軸中部裝有夾持在兩個連接板中間的推板6,推板下端的延長桿7伸出凹槽底部,兩個鉗爪均為直角三角形,鉗爪的其中一個直角邊為夾持面,鉗爪的另一直角邊為頂面8,頂面上均布有網狀的凸起。
所述的鉗爪1的每個角均為純角。
所述的凹槽3為U型。
所述的凹槽3的底部有置于同一中心軸上的卡臺9。
所述的卡臺9兩側上裝有相互對稱的凸塊10。
所述的延長桿7經凹槽底部穿過卡臺伸出,延長桿的伸出端外周套裝有固定在一起套桿11。
所述的套桿11和卡臺均為直徑相同的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直角三角形鉗爪,不但增大了摩擦力,而且增加了與組織接觸面積,本實用新型還降低了對組織夾持力的需要,避免隨著夾持力度增大損傷夾持組織,使用本實用新型可在不損傷夾持組織的基礎下,避免了夾持組織容易滑落,遮擋術野的問題,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云飛,未經張云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671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鋰電池極耳位置校正機構
- 下一篇:一種鋰電池面墊自動組裝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