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養殖魚類標記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962219.4 | 申請日: | 2016-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760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郝孔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郝孔旭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養殖 魚類 標記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養殖魚類標記裝置。
背景技術
魚類標志技術始于1886年perterson計算封閉水體魚類種群大小和死亡率實驗,此后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魚類種群密度估算、資源評估、增殖放流及魚類遺傳育種、引種馴化等方面。在我國,魚類標志技術主要應用于增殖放流領域,通過對海洋經濟魚類進行標記和回捕,追蹤魚類洄游路線,分析個體生長狀況和回捕率,定量評估漁業資源增殖效果和漁民增產增收情況,從而為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魚類體外掛牌標記法具有操作簡單、容易識別、成本低廉等優點,是國內最普遍采取的標記方法。目前為止,國內魚類體外掛牌標記主要采取直接將掛牌穿刺入魚體或者通過連接物套掛標記牌將標記固定于魚類背鰭上的方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魚類體外標記裝置及其專用固定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魚類體外標記裝置,包括第一標記牌和第二標記牌,第一標記牌和第二標記牌通過長方形連接桿連接,第一標記牌末端兩側分別設有固定孔,和第二標記牌末端兩側設有固定條。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所述新型魚類體外標記裝置的專用固定鉗,包括一對手柄、一對固定鉗桿和一個鉗桿橋,兩個手柄通過第一活動螺栓連接,兩個固定鉗桿通過第二活動螺栓分別與兩個手柄連接,鉗桿橋通過第三活動螺栓分別與兩個固定鉗桿的中部固定連接;固定鉗桿的末端設有鉗槽,所述鉗槽的形狀與標記牌的結構完全吻合,標記牌可以放入鉗槽中;鉗槽中有固定條彎折導向槽。
使用時,將固定條彎曲九十度,將兩個標記牌放入分別兩個鉗槽中,握動手柄,固定條進入另一個標記牌的固定孔中,即可將懸掛標記裝置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能夠顯著降低養殖魚脫標率,保護魚體不會受傷感染。使用時將標記裝置固定在魚尾(魚鰓)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專用固定鉗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標記牌,2第二標記牌,3連接桿,4固定孔,5固定條,11手柄,12固定鉗桿,13鉗桿橋,14鉗槽,15第一活動螺栓,16第二活動螺栓,17第三活動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新型魚類體外標記裝置,包括第一標記牌和第二標記牌,第一標記牌和第二標記牌通過長方形連接桿連接,第一標記牌末端兩側分別設有固定孔,和第二標記牌末端兩側設有固定條。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所述新型魚類體外標記裝置的專用固定鉗,包括一對手柄、一對固定鉗桿和一個鉗桿橋,兩個手柄通過第一活動螺栓連接,兩個固定鉗桿通過第二活動螺栓分別與兩個手柄連接,鉗桿橋通過第三活動螺栓分別與兩個固定鉗桿的中部固定連接;固定鉗桿的末端設有鉗槽,所述鉗槽的形狀與標記牌的結構完全吻合,標記牌可以放入鉗槽中。鉗槽中有固定條彎折導向槽。
使用時,將固定條彎曲九十度,將兩個標記牌放入分別兩個鉗槽中,握動手柄,固定條進入另一個標記牌的固定孔中,按導向槽彎折即可將懸掛標記裝置固定。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郝孔旭,未經郝孔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6221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降壓斬波電路
- 下一篇:電動汽車控制器非隔離系統中的隔離采樣供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