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小功率無線電能傳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961846.6 | 申請日: | 2016-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508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呂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50/12 | 分類號: | H02J50/1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中南偉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李陽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率 無線 電能 傳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能傳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功率無線電能傳輸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電能傳輸和有線電能傳輸是對應的,傳統電氣設備的接觸式供電因觸點接觸摩擦產生火花、絕緣與導體消損的問題,嚴重縮短電氣設備的使用。另外,有線電能傳輸也不能滿足一些特殊應用場合的需要。現有技術中,設計電能傳輸的技術有電磁感應技術、諧振式強磁耦合技術和電磁波輻射技術。一般的電磁感應分為靜電感應和動電感應兩類。靜電感應方案是利用容性耦合傳輸能量,系統通過產生高頻、高壓的交變電流產生電場,在兩個或多個相互隔離的端點之間傳遞能量,但要實現高頻、高壓的交變電流存在一定難度。動電感應方案利用感性耦合傳輸能量,有時也成為疏松耦合式能量傳輸,在初級線圈中通上交流電,產生交變的電場,利用近場范圍內線圈之間的互感來實現能量的傳輸。該方案的主要缺點是傳輸效率會隨著的傳輸的距離迅速衰減。諧振式強磁耦合技術,系統由兩個具有相同諧振頻率的線圈回路組成,采用單層線圈.兩端各放置一個平扳電容器.共同組成諧振回路。當發送端接通電源后,兩個線圈都以相同的頻率振動.從而產生強大的電磁場,通過“電振”傳遞電能。電磁波輻射方案在供電端將電能轉化為電磁波的形式并向空間發射,在接收端收集并恢復成直流或交流電的形式。電磁輻射方案的原理較為成熟,但在大功率的情況下,對天線的設計要求較高。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小功率無線電能傳輸裝置,使其更具有日常生活中電能輸送的利用價值。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功率無線電能傳輸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傳輸效率低、對設備要求高、操作復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小功率無線電能傳輸裝置,包括依次電聯接的濾波整流電路、自激振蕩電路、發射電路與接收電路,所述自激振蕩電路包括4條并聯支路,電阻R1與電阻R3串聯形成第一條支路,電感L2與場效應管Q2串聯形成第二條支路,場效應管Q2基極端連接在電阻R1與電阻R3的公共端,電阻R2與電阻R4串聯形成第三條支路,電感L1與場效應管Q1串聯形成第四條支路,場效應管Q1基極端連接在電阻R2與電阻R4的公共端,在電阻R1與電阻R3的公共端和電感L1與場效應管Q1的公共端之間連接有二極管D1,在電阻R2與電阻R4的公共端和電感L2與場效應管Q2的公共端之間連接有二極管D2,所述發射電路包括調諧回路,調諧回路的一端連接在電感L2與場效應管Q2的公共端,另一端連接在電感L1與場效應管Q1的公共端。
進一步地,所述調諧回路由若干電容并聯后與電感LA并聯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自激振蕩電路還并聯有第一發光電路,所述第一發光電路包括相串聯的電阻R5、發光二極管LED1,以及與電阻R5及發光二極管LED1并聯的電容C9。
進一步地,所述接收電路由若干電容并聯后與電感LB并聯組成,所述接收電路輸出端連接有相并聯的全波整流電路與第二發光電路,所述第二發光電路包括相串聯的電阻R6、發光二極管LED2,以及與電阻R6及發光二極管LED2并聯的電容C18。
進一步地,所述濾波整流電路采用RC型濾波整流電路。
進一步地,所述場效應管Q1與所述場效應管Q2上均設置有散熱片。
進一步地,所述電感LA和所述電感LB為直徑14-16cm的普通單線圈,面對面設置,中間磁耦合距離D可調節,調節距離為0-50cm。
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設置自激振蕩電路,能夠產生高頻正弦信號,通過設置有諧振回路,能夠對高頻正弦信號進行調諧,調諧后的中心頻率等于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的固有頻率,使得磁場耦合最強,傳輸效率最高,隨著接收端電壓增大,相應的能量傳輸距離越遠;
2、通過設置有散熱片,能夠保證在正常工作的過程中,及時有效地對場效應管進行散熱,避免場效應管產生的大量熱量燒壞元器件,保證整體裝置的正常運行;
3、通過設置有14-16cm普通單線圈的電感LA與電感LB,相對于一般的線圈直徑更小,圈數更少,重量更輕,諧振時電磁能量大,整體結構更優化;
4、整體裝置不需要對現有插座進行改裝,只需要插入發射端模塊即可,接收端模塊提供負載供電接口,設計合理,能夠為現有的小型家電提供高效的無線充電功能,得到廣泛地應用;
5、無線傳輸是從電源到負載不經過電氣直接接觸的一種能力傳輸方式,安全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618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循環潤滑冶金用減速機
- 下一篇:永磁電機和空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