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頸椎保護托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900809.4 | 申請日: | 2016-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136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桂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桂紅 |
| 主分類號: | A47C16/00 | 分類號: | A47C16/00;A61F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談杰 |
| 地址: | 252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頸椎 保護 托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頸椎保護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的頸椎保護托架。
背景技術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及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或韌帶增厚等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椎節失穩或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使用計算機辦公的越來越多,隨之而出的各種頸椎問題也是日益增多,頸椎托架、頸椎枕及頸部固定器等等一系列保護頸部的設備近幾年更是得到了迅猛發展,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 204764458U中提出的一種防頸部疲勞托架,采用豎向支撐管內套接有彎折型旋轉桿,達到可伸縮的目的,但是結構過于單一,調節較為麻煩,且旋轉桿與托盤之間固定安裝,托盤或支撐管損壞時,更換不便甚至無法更換,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頸椎保護托架,具備利用齒輪嚙合的精密結構,更加容易適應不同身高的人,更換方便,達到了便于伸縮,操作簡單,調節方便,節省時間,且當托物板或外桿損壞時,便于更換,提高了托物板的通風性,使頸部或下顎更加舒適,防止托物板太硬使頸部或下顎受到傷害的優點,解決了結構過于單一,調節較為麻煩,且旋轉桿與托盤之間固定安裝,托盤或支撐管損壞時,更換不便甚至無法更換,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的頸椎保護托架,包括托物板,所述托物板底端的中部通過卡緊裝置與支撐桿活動連接,支撐桿由外桿和內桿組成,外桿的頂部通過卡緊裝置卡接有托物板,內桿的底部固定安裝在基座的頂部,內桿的上部通過伸縮裝置與外桿的內部活動連接。
所述卡緊裝置包括托物板底部開設的凹槽,凹槽的兩側且在托物板上加設有卡槽,外桿的頂部卡接在凹槽內,且外桿上部的兩側均通過加設的卡塊與卡槽卡接,卡塊的一端貫穿外桿上開設的滑槽與U型桿的一端固定連接,U型桿的另一端貫穿滑槽下方且在外桿上開設的通槽與按壓塊的側面固定安裝,按壓塊靠近通槽的一側通過彈簧與外桿的外表面彈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伸縮裝置包括開設在外桿內腔下部的矩形槽,矩形槽內且在外桿上加設有齒牙,內桿靠近矩形槽一側的上部通過轉軸旋轉連接有與齒牙嚙合的齒盤。
優選的,所述托物板的兩端均加設有通風區,通風區內且在托物板上開設有整齊排列的蜂窩孔。
優選的,所述托物板的上表面加裝有海綿塊。
優選的,所述外桿的內部中空設置,且外桿的底部開設有直徑與內桿直徑相適配的通孔。
優選的,所述卡緊裝置共設置有兩個,彈簧以按壓塊靠近通槽一側的中心處對稱分布在按壓塊上,且彈簧的彈性系數與U型桿一端的長度和卡塊的長度之和相匹配,U型桿兩端的長度相等。
優選的,所述海綿塊采用記憶海綿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伸縮裝置,拉動外桿,外桿內的齒牙與內桿側面的齒盤嚙合從而可以移動,利用齒輪嚙合的精密結構,更加容易適應不同身高的人,采用卡緊裝置將外桿與托物板之間卡緊,按壓按壓塊,彈簧被壓縮,U型桿移動,從而帶動卡塊脫離卡槽,更換方便,達到了便于伸縮,操作簡單,調節方便,節省時間,且當托物板或外桿損壞時,便于更換的優點。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通風區和蜂窩孔,提高了托物板的通風性,使頸部或下顎更加舒適,托物板上設置有記憶型海綿,防止托物板太硬使頸部或下顎受到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正面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A-A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伸縮裝置示意圖。
圖中:1托物板、2支撐桿、21外桿、22內桿、3卡緊裝置、31凹槽、32卡塊、33U型桿、34按壓塊、35彈簧、36通槽、37卡槽、38滑槽、4基座、5伸縮裝置、51矩形槽、52齒牙、53齒盤、54轉軸、6通風區、7蜂窩孔、8海綿塊。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桂紅,未經張桂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0080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