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懸掛式可移動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900556.0 | 申請日: | 2016-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616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林楓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22 | 分類號: | A61B50/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許英偉 | 
| 地址: | 528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懸掛 移動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耳內鏡檢查或使用的懸掛式可移動支架。
背景技術
耳內鏡是一種用于觀察患者耳朵內部是否存在積血、發膿、受損或疾病傷害的醫用儀器,通常,醫生使用耳內鏡給患者進行檢查或手術時,往往需要用一只手握住耳內鏡然后伸進患者耳朵內部進行觀察,但此操作存在的不方便之處是,醫生只能剩余一只手可以用于其他醫護工作,如術中的止血、吸引或其他需要雙手配合方能完成的工作,操作時不僅不方便,長時間握住耳內鏡對患者進行觀察,也容易導致手酸、發麻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懸掛式可移動支架,能釋放出醫生用于握持耳內鏡的一只手,減輕醫生工作強度,降低職業病風險。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懸掛式可移動支架,包括一端固接在天花板上的吊桿,所述吊桿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馬達,所述旋轉馬達與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伸縮桿的一端鉸接,所述伸縮桿的另一端設置有用于固定耳內鏡的夾持器,所述伸縮桿包括外筒和內筒,所述外筒內固接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內筒固接,所述旋轉馬達和第一氣缸與控制終端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上還固接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固接在所述外筒上的接耳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氣缸還與所述控制終端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夾持器包括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所述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通過橫軸進行固定,所述橫軸上設置有扭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設置有弧面,所述弧面上設置有膠墊。
進一步地,所述吊桿的頂端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螺栓孔。
進一步地,所述外筒與內筒的相接處還設置有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終端包括電腦或移動式手持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膠墊是采用天然橡膠材料制作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板是鋼板,所述鋼板的厚度是20~30mm,所述螺栓孔的孔徑是18~22mm。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是采用丁腈橡膠制作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將耳內鏡固定在夾持器上,通過操作控制終端,能控制旋轉馬達、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運動,當患者側躺在病床上時,控制旋轉馬達和第二氣缸,能調節耳內鏡在患者的耳部上方,控制第一氣缸能控制內筒的升降,從而能調節耳內鏡與患者耳部之間的距離,將耳內鏡伸入到患者耳部進行觀察,醫生由于無需額外用手固定耳內鏡,因此可進行手術止血、吸引等其他需雙手協作的醫護工作。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懸掛式可移動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夾持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吊桿,2—旋轉馬達,3—連接桿,4—伸縮桿,41—外筒,411—第一氣缸,412—接耳,42—內筒,5—夾持器,51—第一夾板,52—第二夾板,53—橫軸,54—扭簧,6—第二氣缸,7—弧面,71—膠墊,8—安裝板,81—螺栓孔,9—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未經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90055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綜合驗光儀便攜三腳架
- 下一篇:一種消毒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