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茶葉加工用帶有除鐵裝置的炒茶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862936.X | 申請日: | 2016-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030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陽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B03C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姜慶梅 |
| 地址: | 464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茶葉 工用 帶有 裝置 炒茶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加工設備,具體是一種茶葉加工用帶有除鐵裝置的炒茶機。
背景技術
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飲茶始于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制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采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炒青,是指在制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并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炒青是制茶史上一個大的飛躍。現有的炒茶機普遍存在炒茶不充分、不均勻的現象,且能耗高,不符合節能環保的需求,另外在炒茶過程中會產生粉塵和少許碎茶,如果不對其進行收集,不僅造成了粉塵污染,還浪費了原材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加工用帶有除鐵裝置的炒茶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茶葉加工用帶有除鐵裝置的炒茶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外側設有外殼,機體與外殼之前設有電加熱層,機體上側右端設有進料斗,進料斗底端通過下料管與機體上側的進料口連接,在下料管內部設有除鐵機構,除鐵機構包括水平設置的除鐵轉軸、設置在除鐵轉軸外壁上永磁鐵片和與除鐵轉軸相連接的小型電機,機體上側外壁上由左至右一次設有風機和空氣壓縮機,機體上與風機相對應的位置開設有通風口,空氣壓縮機的底部安裝有氣動攪拌機構,氣動攪拌裝置包括第一氣動桿,第一氣動桿的頂端穿過機體與空氣壓縮機相連,第一氣動桿的側壁安裝有攪拌葉,且攪拌葉通過第二電機與第一氣動桿相連,第一氣動桿的內腔安裝有第二氣動桿,第二氣動桿的底部設置第一電機,第一電機 的轉子貫穿旋轉板,所述機體左側設有發電裝置,發電裝置包括底座,底座內部設置供能裝置,底座的頂部設置固定桿,固定桿的頂部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固定桿從上到下依次設置風機控制器、風力發電機和光伏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分別與太陽能電池板和供能裝置電性連接,風力發電機與風機控制器和供能裝置電性連接,在機體左側外壁上還設有控制器,供能裝置分別與電加熱層和控制器電性連接,在機體下側四周都設有滾輪,機體左右兩側外壁上都固定設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包括定位樁、滑套和調節螺釘,滑套固定安裝在機體的外側壁上,定位樁滑動設置在滑套內部,調節螺釘螺旋連接在滑套的側壁上,所述機體右側底端連接有出料管,出料管另一端連接有除塵箱,出料管上設有抽料機,除塵箱內部右側設有吸塵器,在吸塵器上安裝除塵管,所述除塵管由若干根U型管連接而成,所述除塵管底端安裝有閘板,除塵箱內部靠近底端設有網篩,網篩從內向外向下傾斜設置,在除塵箱下方的支架上安裝有振動器,在除塵箱下方安裝用于收集除去的雜質的集料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阻加熱層為電阻加熱絲。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轉板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扇葉。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供能裝置為鋰電池。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樁底端呈倒圓錐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網篩的網孔大小小于茶葉的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陽師范學院,未經信陽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86293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豆渣乳液分離機
- 下一篇:便攜式控溫茶葉烘焙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