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撐開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862824.4 | 申請日: | 2016-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616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鄒德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鄒德威 |
| 主分類號: | A61B17/02 | 分類號: | 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鵬 |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撐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撐開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的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撐開器。
背景技術
脊柱腰椎側路經皮(percutaneous lateral approach)椎間植骨融合是本世紀初最具創新的技術進展之一。在北美問世后,鑒于在手術過程中的創傷有限、對脊髓神經的干擾最小、椎間軸向撐開對退行性變雙側神經根管的減壓效果確實肯定以及貫通椎體最大直徑(橫向徑)及椎間最大面積的植骨融合帶來了更穩定滿意的臨床效果,脊柱腰椎側路經皮椎間植骨融合迅速地被一線實踐中的臨床醫生所認識,且被對其效果十分滿意的受益患者群體首選接受。
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在達成令人鼓舞的結果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顯現出來一些客觀真實存在的問題。這一手術術式,是選擇人體兩側到達人體中心軸脊柱腰椎,僅次肥胖者是選擇前方下腹部的最長路徑入路,沿途均為層疊厚實的肌肉組織,完全避開了位于軸心脊柱前、后方的重要臟器,特別是前方的腸道、后方的椎管及脊髓神經,實現無顧忌的貫通脊柱椎體橢圓軸心的最大直徑(即,椎體的橫徑),清除更多的退變的椎間盤組織,開拓出上下椎體、終板,盡可能地增大裸露面積,以作為分離撐開因軸向載荷長期積累而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的更有效的支撐面,從而使因退變下沉、神經根管直徑變小而狹窄的病變,因獲得擴大的有效支撐,使被擠壓的神經根獲得有效松解,解除癥狀。下腰處最為重要的神經結構“神經根”因為上下分離而撐開,不僅獲得了充分有效的減壓,同時為將要移植放入作為長久支撐穩定的骨組織,提供了更大的接觸面,從而利于骨性融合。
隨著現代外科“精確打擊”理念的建立以及現代技術的發展進步,使“微創”的技術從理想中逐漸走進了外科手術的實踐,從經腔道的內窺鏡技術開始,突破了自然孔道的局限,經皮(經皮膚上開口)進入體內,拓展了微創技術的發展,從而使關節鏡、脊柱鏡進入了骨科領域,開創了從打通一個通道、以極少創傷的方式、微創治療骨科疾病的先河,奠定了骨科微創治療的基礎。
脊柱腰椎側路經皮(腰椎側方)椎間植骨融合的關鍵點就是要使退變狹窄的椎間隙重新恢復高度并獲得穩定的維持(融合)。而目前使用的撐開器,為了使退變狹窄的椎間隙重新恢復高度,只能選用較大的尺寸,強行擠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擴張。而且擠入后,對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的擴張效果只能取決于擠入的撐開器的尺寸,如果擠入的撐開器的尺寸不足,也無法再增加該尺寸;如果選用的尺寸過大,撐開器或者是無法擠入狹窄的椎間隙,或者會破壞了人體的骨組織。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支撐器受限于自身的尺寸而無法通過微創的開口并撐開退變狹窄的椎間隙,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撐開器,能夠順利通過微創的開口進入狹窄的椎間隙,且所述撐開器能夠簡便地被打開,從而迫使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分離形成寬縫隙。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撐開器,包括外套管、內軸心和撐開部;撐開部含有固定件,撐開部還含有依次鉸接的第一撐板、第二撐板、第三撐板和第四撐板,第一撐板和第四撐板均與固定件鉸接;內軸心滑動套設于外套管內,外套管的一端與固定件固定連接,內軸心的一端與第二撐板和第三撐板之間的鉸接軸固定連接,內軸心的一端位于第二撐板和第三撐板之間,當內軸心沿外套管軸向滑動時,第一撐板和第四撐板能夠張開或收攏。
第一撐板和第四撐板互為鏡像,第二撐板和第三撐板互為鏡像;第一撐板、第二撐板、第三撐板和第四撐板均位于固定件的一側,外套管位于固定件的另一側。
固定件和第一撐板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第一撐板和第二撐板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第二撐板和第三撐板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第三撐板和第四撐板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以及第四撐板和固定件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相互平行。
固定件含有端板和兩塊相互平行的支板,兩塊支板的一端均固定于端板的同一個側面,外套管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端板的另一個側面,第一撐板與兩塊支板中的一塊支板的另一端鉸接,第四撐板與兩塊支板中的另一塊支板的另一端鉸接。
兩塊支板互為鏡像并垂直設置于端板的兩端;當第一撐板和第四撐板處于收攏狀態時,第一撐板與所述一塊支板位于同一平面內,第四撐板與所述另一塊支板位于同一平面內。
沿外套管的軸向,外套管的內壁中部設置有外限位部,內軸心的外壁中部設置有與外限位部相配合的內限位部;當內軸心向外套管的一端滑動直至第一撐板和第四撐板處于張開狀態時,外限位部能通過頂抵內限位部阻止內軸心向外套管的一端繼續滑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鄒德威,未經鄒德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86282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