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液位傳感器的改良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856488.2 | 申請日: | 2016-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6567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敏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F23/30 | 分類號: | G01F23/3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湯保平 |
| 地址: | 英屬開曼***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感器 改良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一種液位傳感器的改良結構,尤指一種使干簧管定位更為精準、并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及組裝成本的液位傳感器。
背景技術
一般用于電子偵測液位,例如水位、油量位的量測,主要是通過干簧管來做主要偵測的零組件,而組裝成一液位傳感器,現有的液位傳感器,如圖1及圖2所示。
現有的液位傳感器A,是包含有一對端子B、一本體C、一電路板D 以及一干簧管E所組成。其組裝時,是將該對端子B焊接于電路板D上,再將電路板D及端子B組裝于本體C上,最后再將干簧管E組裝于電路板 D上。
現有的液位傳感器A,其零件的組成多,且組裝時容易造成組裝公差,進而影響液位傳感器A的準確度。此外,干簧管E與電路板D的組裝,是將干簧管E兩側的導接桿E1直接置放于電路板D上相對應的焊點D1上,再利用焊接方式將其干簧管E焊接在電路板D上,此種組裝方式,需要再通過特別的治具,來加以定位,否則容易造成干簧管E的錯位。
再者,端子B亦須焊接在電路板D上再組裝于本體C,而端子B與本體C之間亦容易有組裝上的公差產生。如此一來,造成現有的液位傳感器 A的生產效率低,且因零組件、組裝工序多,而增添了不少成本。
有鑒于此,本創作人是為改善并解決上述的缺點,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點的液位傳感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位傳感器的改良結構,尤指一種使干簧管定位更為精準、并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及組裝成本的液位傳感器。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液位傳感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對端子,該每一端子具有一夾持端、一導接端、一連接夾持端與導接端的連接部以及一由延伸端一側延伸出的焊接端;
一本體,包覆于該對端子的連接部外側,使該對端子相互間隔設置于該本體中,該本體一側具有一缺口,且該本體上具有一沉孔;以及
一干簧管,被夾持于該對端子的夾持端上,并位于該本體的缺口處;
其中,該對端子的夾持端分別設置于該本體的缺口兩側,并凸出于該本體上;該對端子的焊接端,暴露于該本體的沉孔中;該對端子的導接端從該本體的一側向外延伸。
其中該對端子的夾持端與導接端沿該連接部以不同方向延伸。
其中該本體以射出成形方式一體成形并包覆于該對端子的延伸端外側。
其中該每一端子的夾持端,進一步具有一夾持凹槽,且該干簧管的兩側進一步分別向外延伸有一導接桿,使該干簧管兩側的導接桿分別夾持于該每一端子的夾持凹槽中。
其中該每一端子的夾持端與該本體呈垂直方式設置。
其中該本體進一步具有一主體部以及一定位部,該定位部由該主體部一側向外延伸,且該主體部與該定位部具有一段差。
其中該缺口與該沉孔位于該定位部上。
其中該端子的導接部,由該主體部朝定位部相反方向向外延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使干簧管定位更為精準、并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及組裝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能更進一步揭露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其中:
圖1是已知液位傳感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已知液位傳感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局部的分解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細部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液位傳感器的結構改量,該液位傳感器10包含一對端子20、一本體30以及一干簧管40。
該對端子20包含有一第一端子20’與一第二端子20″,第一端子20’與第二端子20″彼此相互電性分離,每一端子20具有一夾持端21、一導接端22、一連接夾持端21與導接端22的連接部23以及一由連接部23 側邊向外延伸的焊接端24,第一端子20’與第二端子20″上的焊接端分別朝向彼此方向延伸;每一端子20的夾持端21與導接端22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而成,且每一端子20的夾持端21上具有一夾持凹槽25。
本體30,具有一主體部31以及一定位部32,定位部32是由主體部 30的一側向外延伸,主體部31與定位部32具有一段差,且定位部32上具有一缺口33以及一沉孔3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8564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跨臨界二氧化碳空氣源熱泵
- 下一篇:一種麥克風偏置驅動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