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污水凈化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846559.0 | 申請日: | 2016-08-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269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吳永強;許大安;陳斯流;李劍男;姜縣;何玉華;馬林;羅濤;郭兆麟;趙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100027***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 凈化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污水凈化池。
背景技術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就是利用各種設施設備和工藝技術,將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質從水中分離去除,使有害的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有用的物質,水則得到凈化,并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一般城市污水的處理均需要建設大型的污水處理站或者處理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并且,需要將污水收集引流至污水處理站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對于環城或者城內的公園、湖泊的污染,將其引流起來更加困難。因此,現在的城市污水處理缺少一種就地進行污水處理的方式,較小的投資即可實現污水的就地處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設計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污水凈化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污水凈化池,包括:
池體,其沿水流的流向方向設置,所述池體的一側壁上開設有入水口,而與所述入水口相對的另一側壁上開始有出水口,所述池體的底部由所述入水口的一側向所述出水口的一側由高向低逐漸傾斜,且形成的傾斜角度α>15°;
容置空間,其形成于所述池體的另一側壁、底部和上部之間,容納有活性污泥;
生物過濾器,其包括顆粒的填充床和可移動顆粒,所述填充床設置于所述入水口處,所述可移動顆粒位于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填充床之間的區域。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所述可移動顆粒的直徑大于所述填充床中的顆粒的直徑。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所述填充床的顆粒為膨脹的顆粒。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所述可移動顆粒為中空載體。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所述容置空間的體積為所述池體的體積的1/3~2/3。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所述可移動顆粒的體積占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填充床之間的區域的體積的1/5~1/3。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15°<α<60°。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所述出水口設置在所述池體的底部的最低處。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中,所述可移動顆粒的直徑為5~80mm。
優選的是,所述的污水凈化池,還包括:
氣體注入管道,其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池體的另一側壁之間;
液體注入管道,其也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池體的另一側壁之間。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池體由進水口向出水口方向逐漸降低,能夠利于污水的流出;活性污泥含有生物菌群,能夠利用生物作用除去污水中的有機物,同時,可移動顆粒可作為生物菌群移動的載體,以進一步加強對污水的處理,增加污水與菌群的接觸面積,同時設置有填充床,填充床的顆粒可以膨脹,這樣,一是可以阻擋大的雜物進入該裝置,另一作用是可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有害顆粒,同時,該填充床的顆粒也可作為生物菌群的載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置簡單、成本較低、能夠在污水污染地進行建造和使用,降低了污水處理的成本,并且,根據需要,可適時更換活性污泥和填充床及可移動顆粒等,實現對污水的不斷持續處理。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污水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 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污水凈化池,包括:
池體11,其沿水流的流向方向設置,所述池體1的一側壁上開設有入水口,而與所述入水口相對的另一側壁上開始有出水口,所述池體1的底部由所述入水口的一側向所述出水口的一側由高向低逐漸傾斜,且形成的傾斜角度α>15°;
容置空間2,其形成于所述池體1的另一側壁、底部和上部之間,容納有活性污泥;
生物過濾器,其包括顆粒的填充床3和可移動顆粒4,所述填充床3設置于所述入水口處,所述可移動顆粒4位于所述容置空間2與所述填充床3之間的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8465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