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食管異物取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836748.X | 申請日: | 2016-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1515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彭濤;尤鵬;馮桂建;李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50 | 分類號: | A61B17/50;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6123 | 代理人: | 劉愛芳 |
| 地址: | 100044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食管 異物 取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食管異物取出裝置,尤其適用于梭形而表面覆蓋粘液的異物的取出。
背景技術
在可視內鏡下將各種異物取出,是上消化道內鏡治療經常需要從事的醫療作業。這些內鏡下發現的食管異物常見的有:義齒、雞骨頭、棗核、刀片( 單刃和雙刃) 和鐵絲等。對于一般異物,可異物鉗將其夾持住然后緩慢取出。
但是,對于類似于棗核這樣的異物,因為其為梭形,且其表面覆蓋有粘液,同時,由于食管本身具有三個較為狹窄的部位,因此,采用現有技術中的異物鉗往往難以取出。時間較長易于導致食管穿孔、縱隔感染和膿腫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食管異物取出裝置。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食管異物取出裝置,包括一個可視內鏡,所述可視內鏡與一根導管連接,所述可視內鏡外套裝有吸取帽,所述吸取帽一端與可視內鏡封閉連接,另一端開口,所述吸取帽內設有負壓孔,所述負壓孔經由導管與外界連通形成負壓通道。
所述負壓孔設置于吸取帽的側壁或底部,或可視內鏡的鏡面上。
所述吸取帽的外部呈圓柱形。
所述圓柱形的吸取帽帶有一個斜截式楔形自由端。
所述吸取帽為透明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通過負壓通道采用抽吸的方式,將異物鉗難以夾取的異物吸住,避免了異物的脫落;
2.通過設置吸取帽,將異物吸入吸取帽中,避免了異物劃傷食道,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患者避免遭受二次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使用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可視內鏡,2為導管,3為吸取帽,4為容納空腔,5為負壓孔,6為導光孔,7為物鏡,8為沖水孔,9為棗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2。
實施例一:參見圖1。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食管異物取出裝置,包括一個可視內鏡1,所述可視內鏡1與一根導管2連接,所述可視內鏡1外套裝有吸取帽3,所述吸取帽3一端與可視內鏡1頭端封閉連接,另一端開口,形成一個半封閉的容納空腔4,所述容納空腔4內還設有負壓孔5,所述負壓孔5經由導管與外界連通形成負壓通道。所述容納空腔內還設有負壓孔5,所述負壓孔6經由導管2與外界連通形成負壓通道。本實施例的可視內鏡1,可采用現有技術中已有的胃鏡,在端面上設負壓孔6即可。觀察到異物后,采用負壓孔6進行抽吸,將異物吸入容納空腔4后將其取出。
所述可視內鏡的頭端還設有導光孔6、物鏡7和沖水孔8。
所述負壓孔5設置于吸取帽3的側壁或底部,或可視內鏡1的頭端的端面上。
所述吸取帽3的外部呈圓柱形。吸取帽3設計為透明帽3,是為了保證可視內鏡1的有效性。
實施例二:參見圖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相同之處不贅述,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圓柱形的吸取帽帶有一個斜截式楔形自由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未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83674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