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793060.8 | 申請日: | 2016-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282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4 |
| 發明(設計)人: | 鄭冬宇;孫百寧;李博;劉燁;范長喜;高彥波;徐志;佟鎮;高聲遠;王影;于田田 | 申請(專利權)人: | 嶺南新科生態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中南偉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鄭海 |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改善 水體 污染 治理 生態 溝渠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技術,具體說是一種生態溝渠技術。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我國農業生產活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硬質屋面、路面的雨水徑流、生活污水、農用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及畜禽糞便污染,隨著降水或灌溉過程,對受納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面源來水帶來的過量氮、磷等引起受納水體的富營養化,不僅給群眾帶來了極差的感官體驗,也是直接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水環境問題。
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的責任主體,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會同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等部委指導地方落實并提出目標:2017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為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5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會同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等部委編制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目標、原則、工作流程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并對城市黑臭水體的識別、分級、整治方案編制方法以及整治技術的選擇和效果評估、政策機制保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明確了具體治理黑臭水體的技術,主要包括控源截污技術、內源治理技術、生態修復技術和其它治理措施。控源截污技術主要包括截污納管和面源污染控制兩項技術,生態溝渠是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的一種,在工程中主要應用是水體面源污染的處理凈化。
專利CN102094407A(農田徑流污染生態攔截溝渠)中公開了一種農田徑流污染生態攔截溝渠,溝渠的橫斷面為梯形,溝渠的兩壁和底部采用其上分布有多個長方形孔的混凝土板材硬質化,并在孔中種植對氮磷具有較強吸收能力的植物,溝渠中設有若干節制閘,溝渠的底部設有若干呈S形排列、四壁布滿孔、內充對氮磷具有較強吸附能力的吸附材料的過濾箱,并在過濾箱中種植對氮磷具有較強吸收能力的植物。利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農田徑流污染生態攔截溝渠,一是能有效攔截農田排水中的氮磷,攔截率分別達50%和60%以上;二是能有效攔截農田排水中的懸浮物,攔截率達到95%以上;三是能充分利用原有農田排水溝渠,解決了生態工程占用較多耕地的問題;以上研究,結構復雜,應用投入成本較高,推廣難度大。
綜上可知,針對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情況,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態溝渠技術措施,對面源污染進行處理,減少污染物對受納水體的污染負荷。實際應用中需解決的問題如下:
(1)生態溝渠簡單高效性、易于維護、占地少問題。
(2)生態溝渠內吸附填料選擇問題,通過改善吸附填料附著微生物能力,增強水質改善能力。
(3)生態溝渠內,攔截雜質方便清除問題。
(4)生態溝渠內,水利條件及污水停留時間問題。
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簡單高效,易于維護,占地少,投入成本低,使用范圍廣,填充吸附填料可重復回收利用的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
本實用新型用于改善受納水體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態溝渠系統,包括在面源來水流經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用于沉淀面源來水攜帶的泥沙等固體物質的沉淀池、用于去除面源來水中部分污染物質的生態凈化區,所述沉淀池上方設有用于攔截水中懸浮物的提籃格柵裝置,面源來水進過提籃格柵裝置之后進入沉淀 池,沉淀池與生態凈化區之間通過磚砌結構的配水花墻連接,配水花墻上設有確保水力條件的預留孔洞,所述生態凈化區內填充有作為微生物載體的生物吸附填料。
進一步地,所述提籃格柵裝置包括由4個面積為0.25m2的正方形立面、1個面積為0.25m2的正方形底面,共5個柵攔面拼接組成的正方體提籃結構,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的頂面敞開,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的兩側立面分別各自設置有一用于提出清掏的弧形把手,在所述正方體提籃結構其中一個立面上設置兩個直角掛鉤,所述直角掛鉤伸出格柵正方體提籃結構200mm后向下彎90°延伸250mm,掛在沉淀池水池側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嶺南新科生態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未經嶺南新科生態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79306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裝置以及像素電路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