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車風能回收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790513.1 | 申請日: | 2016-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1685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言成;劉立上;殷木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言成;劉立上;殷木云 |
| 主分類號: | B60L8/00 | 分類號: | B60L8/00;B60K2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經***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車 風能 回收 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風阻收集自發電領域。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在風能利用領域的核心技術難以突破,目前風力自發電系統現用于路燈照明方面比較普片、用于電動車自發電系統一直至今無法突破、浪費了大量的車輛自身慣性動能資源,限制了電動客車和電動貨車的普及、燃油汽車尾氣不斷危害人類的生存環境,現有的電動車對電瓶存在高度依賴,且充電時間長放電時間短、續駛能力差、維護成本高,本套電動車風能自發電系統打破了傳統的理念、將車在行駛過程中的風能、滑行慣性動能、車輪的慣性動能通過風電轉換發電為車身源源不斷的充電、極大的提高了電動車的續駛能力、降低了電動車的使用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電動車風電轉換發電的設計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補充了傳統電動車的不足、將車在行駛過程中來自車頭前方必須承受的阻力風能和車輪的慣性動能轉換成電能為車載蓄電池充電。
本實用新型是將普通的雙向吸風的車輪設計成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在同一個車輪上設計一側從外側向內側吸風并從內側將吸入的風阻收集導入至車尾部的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另一側從內側向外側吸風并從外側將吸入的風阻收集導入至車尾部的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外側出風口面積的三至五倍、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內側出風口面積的三至五倍,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相等、 車輪外側出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內側出風口的面積相等,由于車輪內側和外側吸風口的面積分別是相應的出風口面積的三至五倍、從而致使出風口的風阻壓力是吸風口風阻壓力的三至五倍,車輪內側出風口和車輪外側出風口的面積變小后增加了相應的一側吸風口的面積、吸風口面積增大后收集的風阻增多、同時也增大了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車輪內側和外側出風口面積減小后、內側和外側收風管的內徑也隨之減小,內側和外側收風管的內徑減小后收風管總重量減輕、總體積變小,此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在增大風阻收集的同時減小了收風管整體的體積和重量,增加了車輛的貨運和載客空間,前后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車輪內側收風管和車輪外側收風管分別固定在相應的車輪支撐架上,固定在車體上的每個導風活動彎管的彎曲角度需控制在100度至170度之間,將車輪外側吸風口壓縮后的空氣通過車輪內側出風口、車輪內側收風管、導風活動彎管、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車體內置導風管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并帶動風力發電機發電,將車輪內側吸風口壓縮后的空氣通過車輪外側出風口、車輪外側收風管、導風活動彎管、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車體內置導風管、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并帶動風力發電機發電,將車頂前下方前擋玻璃上方收風口和前擋玻璃下方前蓋上方收風口集中收集的風阻通過車頂內置導風管和前擋玻璃兩側前蓋收風導風管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并帶動風力發電機發電,將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的內部通過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內置隔板封閉,將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通過風力發電機控制器同時充入超級電容和驅動電池,超級電容和驅動電池通過驅動電機控制器與驅動電機相連。
本實用新型將車頭的上下左右平面之間的風阻集中收集:前擋玻璃上方車頂前方、設收風口通過車頂內置導風管導入至尾部風力發電機組。
本實用新型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發電性能穩定、車速和發電量成正比車速越快發電量越大。
本實用新型在車滑行、減速和下坡時是慣性充電和車身零放電的關系。
車頭部位除頂部的前擋玻璃下方前蓋上方收風口和車頂前下方前擋玻璃上方收風口要在滿足車正前方風阻充分收集的情況下口徑盡量小,從而盡量滿足客車內的乘坐空間。
本實用新型所有導風管全部采用輕質不銹合金材料、輕質樹脂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導風管連接點要密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言成;劉立上;殷木云,未經劉言成;劉立上;殷木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7905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