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熱射病急救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784359.7 | 申請日: | 2016-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143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玲;王嘉羚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嘉羚;李海玲 |
| 主分類號: | A61F7/00 | 分類號: | A61F7/00;A61F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射病 急救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射病急救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能夠以多種方式在野外方便、快速、持續對熱射病患者進行早期降溫的裝置。
背景技術
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以惡性高熱(核心體溫急劇升高至40℃以上),伴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包括瞻妄、抽搐和昏迷等),全身炎癥反應,凝血,肝臟、腎臟功能損傷及其他多器官功能障礙為特點,病死率較高。通常的救治方法包括:采用物理和藥物降溫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保護重要器官功能防治腦水腫等等。而采用“三早一積極”的搶救措施(早期快速降溫、早期快速擴溶、早期抗凝改善微循環、積極臟器功能支持)是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和傷殘率的關鍵措施。這其中,早期快速降溫是首要的關鍵救治措施,對于在野外環境發生的熱射病,盡快轉運至有救治條件的醫院則是后續救治的關鍵。
早期快速降溫的目標是在0.5-3小時內(從發病起計)將核心體溫(一般以直腸溫度為準)降至38.5度以下。臨床研究證實,病死率與高熱及高熱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大于3小時者預后很差。根據文獻記載,對于熱射病急救,有各種常用的早期快速降溫措施,其中較有效的措施是以全身浸水的方式進行降溫,但這通常并不容易實現,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很不容易實現。原因在于如工人在野外施工,部隊在野外訓練作戰等情況下,無法隨行大型專用搶救設備、無合適備用降溫手段、水源不足、患者轉運時間較長等等。
現有的降溫手段,如將患者去除裝備、脫去外衣后在現場淋水降溫,若周邊無天然水源等合適水源,由于隨行攜帶的飲用水量少且溫度也不低,難以實施有效并持續的降溫。已知技術中有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平時包裝在塑料袋中,使用時以壓破其中的水囊等方式,通過化學反應,在短時間內產生低溫,可應用于熱射病的早期降溫;也有采用將冰袋與常見的睡袋結合起來的方案,但共同的缺點是體積大的冰袋平時攜帶不便,且使用時從生理降溫原理上及效果上不合適;而相當數量的較小冰袋不容易均勻布置在患者的周身合適部位,降溫不均勻,影響患者轉運或者在轉運中影響降溫效果。另外,常見冰袋的溫度可達0度左右,直接和或長時間接觸患者容易造成局部凍傷。而為熱射病的早期降溫開發專用冰袋,生產及應用成本太高。
現有車輛(包括急救車)用于轉運熱射病急救患者時,并不具備合適的降溫條件,因此,即使野外現場具備對熱射病患者的降溫條件(如合適的天然水源),但仍面臨降溫與轉運不能同時優先的兩難選擇,因此能在轉運的同時維持對患者降溫,也是已知技術面臨的難題。
上述對背景技術的陳述僅是為了幫助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熱射病急救面臨的早期降溫問題,尤其是在野外環境下的早期快速降溫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射病急救裝置,其能以多種方式,適應有水源或無水源等多種情況,方便、快速、持續、和或有控制地對熱射病初發患者進行早期降溫,以為后續救治創造有利的條件。
本實用新型的熱射病急救裝置的技術方案包括:
一個適于將人體放入其中的柔性槽100,以及降溫裝置。
所述柔性槽100沿壁厚方向包括導溫防水層1、冷源配置層2、支撐層3;所述導溫防水層1位于與人體接觸的最內層,為適于冷(熱)傳導同時適于防水的柔性材料,以將降溫裝置所制的冷傳導到患者同時防止用于降溫的水滲漏;所述冷源配置層2,用于按不同區域有選擇地配置所述降溫裝置,并通過導溫防水層1將冷量傳導至患者;所述支撐層3,由具有適當強度的柔性材料構成,優選由具有適當強度的發泡柔性材料構成,其作用為對柔性槽的外部形狀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對降溫裝置保溫,防止冷量流失;所述支撐層3具有多個開口31,以便于在不同位置取放、配置、調換、調試所述降溫裝置;所述柔性槽100 在縱向上從頭至腳包括一體的頭側4、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所述柔性槽100的上邊緣7具有或部分具有連接裝置一71;不同位置的連接裝置一71具有相互匹配的連接關系,使得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 可以閉合,以包裹患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嘉羚;李海玲,未經王嘉羚;李海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78435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透鏡鏡筒、照相機主體及攝影裝置
- 下一篇:反射鏡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