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來水管道泄漏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771996.0 | 申請日: | 2016-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688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孟建軍;李德倉;周鎮源;李秉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7D5/02 | 分類號: | F17D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007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來水 管道 泄漏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道泄漏檢測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自來水管道泄漏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據調查,我國的城市供水管網由于城鎮建設,致使原管道因地面荷載變化和原土層被擾動而發生斷裂,導致管道泄漏,而且其最初設計承受水壓普遍較低。另據資料統計,一些城鎮供水管網中水量的漏失率高達到14%。因此,降低我國大小城市供水管網的漏水損耗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傳統的供水管道漏損監控系統無法有效的定位漏損點,且不能及時調度搶修人員對漏損管道進行維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來水管道泄漏檢測系統,能夠對市政供水管網關鍵節點處的流量及壓力進行實時監控,并將流量、壓力及地理位置信息實時上傳監控中心,從而能快速準確的定位管道漏損位置,并能及時進行搶修。
為實現所述效果,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自來水管道泄漏檢測系統,包括供水關鍵節點、太陽能供電模塊、搶修員手持終端、監控中心、信號中繼模塊;所述供水關鍵節點、監控中心通過無線通信方式與信號中繼模塊相連;所述搶修員手持終端通過無線通信方式與監控中心相連;所述太陽能供電模塊為供水關鍵節點、信號中繼模塊供電。
優選的,所述供水關鍵節點包括主管道、主管道閥門、流量傳感器A、壓力傳感器A、支線管道A、支線管道閥門A、流量傳感器B、壓力傳感器B、壓力傳感器C、流量傳感器C、支線管道閥門B、支線管道B、流量傳感器D、壓力傳感器D、支線管道閥門C、支線管道C;所述主管道與支線管道A、支線管道B、支線管道C相連通;所述主管道閥門、流量傳感器A、壓力傳感器A均安裝在主管道上;所述支線管道閥門A、流量傳感器B、壓力傳感器B均安裝在支線管道A上;所述壓力傳感器C、流量傳感器C、支線管道閥門B均安裝在支線管道B上;所述流量傳感器D、壓力傳感器D、支線管道閥門C均安裝在支線管道C上。
優選的,所述主管道閥門、流量傳感器A、壓力傳感器A、支線管道閥門A、流量傳感器B、壓力傳感器B、壓力傳感器C、流量傳感器C、支線管道閥門B、流量傳感器D、壓力傳感器D、支線管道閥門C均通過無線通信方式與信號中繼模塊進行通信。
優選的,所述監控中心包括無線通信模塊A、顯示模塊、管道泄漏診斷模塊、中央控制單元、GIS服務器;所述無線通信模塊A、顯示模塊、管道泄漏診斷模塊、GIS服務器與中央控制單元相連;所述無線通信模塊A通過無線通信方式與搶修員手持終端、信號中繼模塊相連。
優選的,所述信號中繼模塊包括北斗定位系統模塊、信號增強模塊、無線通信模塊B;所述北斗定位系統模塊、無線通信模塊B與信號增強模塊相連;所述供水關鍵節點、監控中心通過無線通信方式與無線通信模塊B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能夠對市政供水管網關鍵節點處的流量及壓力進行實時監控,并將流量、壓力及地理位置信息實時上傳監控中心,從而能快速準確的定位管道漏損位置,并能及時進行搶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來水管道泄漏檢測系統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1中標號名稱:(1)供水關鍵節點、(2)太陽能供電模塊、(3)搶修員手持終端、(4)監控中心、(5)信號中繼模塊。
圖2為關鍵供水節點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中標號名稱:(1-1)主管道、(1-2)主管道閥門、(1-3)流量傳感器A、(1-4)壓力傳感器A、(1-5)支線管道A、(1-6)支線管道閥門A、(1-7)流量傳感器B、(1-8)壓力傳感器B、(1-9)壓力傳感器C、(1-10)流量傳感器C、(1-11)支線管道閥門B、(1-12)支線管道B、(1-13)流量傳感器D、(1-14)壓力傳感器D、(1-15)支線管道閥門C、(1-16)支線管道C。
圖3為監控中心的工作原理圖。
圖3中標號名稱:(4-1)無線通信模塊A、(4-2)顯示模塊、(4-3)管道泄漏診斷模塊、(4-4)中央控制單元、(4-5)GIS服務器。
圖4為信號中繼模塊的工作原理圖。
圖4中標號名稱:(5-1)北斗定位系統模塊、(5-2)信號增強模塊、(5-3)無線通信模塊B。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作進一步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交通大學,未經蘭州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7719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