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外包膜封堵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763028.5 | 申請日: | 2016-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141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6 |
| 發明(設計)人: | 秦永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00 | 分類號: | 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吳小麗 |
| 地址: | 201612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外包 封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包膜封堵器,用于心臟瓣膜置換后瓣周漏的封堵治療,屬于獲得性結構性心臟病治療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瓣周漏屬于心臟瓣膜置換后特有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0.75%~2.3%。最常見的是二尖瓣病變,其次是主動脈瓣病變,所以二尖瓣發生瓣周漏的比例高于主動脈瓣,很少發生在三尖瓣和肺動脈瓣。由于風濕病、缺血性、感染和外傷等原因使得心臟瓣膜增厚、變形、粘連、鈣化和破裂等而失去單向閥門作用,從而引起心臟瓣膜的狹窄或關閉不全,使血液不能通暢的流過或流過后倒流,血液不能通暢流過者稱為瓣膜狹窄,血液流過后倒流者稱為瓣膜關閉不全,臨床上常通過人工瓣膜置換術治療該類疾病。然而瓣環組織的病理改變、人造瓣膜與瓣環匹配不當、外科縫合固定技術不當使瓣膜置換后仍存在瓣膜周邊存在縫隙,導致關閉不全的情況。
瓣周漏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手術中損傷瓣環,導致瓣環和縫環愈合不良,其次為炎癥或縫合技術等原因導致縫線脫落而引起。置放封堵器于瓣周漏缺損后隨著左心室收縮時,擠壓室內血液,血液沖擊瓣膜,瓣膜關閉,從而使得封堵器上盤面血壓過大,在血液通過封堵器內間隙的過程中,血液流過封堵器內部狹小空隙導致應力增加而引起溶血。
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再次開胸修補瓣周漏或再次行瓣膜置換術,但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有再次發生瓣周漏可能。今年來隨著心臟介入技術和器械的發展,經皮導管封堵PVL技術日趨成熟和安全,對于高手術風險或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是可選擇的治療方法。
目前,由于經皮瓣周漏封堵術沒有專用的封堵器,常用于閉合瓣周漏封堵器的結構為鎳鈦合金絲編織網,通過熱處理定型成傘后,于封堵器內縫膜,如圖1所示。然而血液流過鎳鈦合金絲窄小孔隙的應力會導致溶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避免封堵器造成機械性溶血的風險。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外包膜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彈性的封堵器支架;
設于封堵器支架上的束絲結構;
縫制在封堵器支架外,使得封堵器支架至少部分不外露的阻流體膜。
優選地,所述封堵器支架材料為超彈性金屬材料。
進一步地,所述超彈性金屬材料為NiTi合金。
優選地,所述封堵器支架的彈性滿足:封堵器支架拉進鞘管的內腔中,發生變形,到達病變位置,推出鞘管后,封堵器支架可恢復至原狀。
優選地,所述束絲結構采用醫用不銹鋼管、NiTi合金管、CoCr合金管。
優選地,所述阻流體膜采用聚酯纖維、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
優選地,所述封堵器支架外全部或部分縫制所述阻流體膜。
優選地,僅在所述封堵器支架的一端或兩端盤面縫制所述阻流體膜,且外包膜縫線收口位于盤面內側。
優選地,所述封堵器支架中部為圓柱狀結構。
優選地,所述束絲結構為內外嵌合固定,內束絲結構的外端設有用于將所述阻流體膜和內束絲結構夾緊的外束絲結構。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該封堵器外層包膜,在封堵的同時對血液沖擊起到緩沖作用,降低了溶血概率;
2、采用中段柱狀設計,封堵的同時保留足夠的空間,不會影響人造瓣膜的啟閉;
3、部分外包膜的設計,保證了封堵器在鞘管中良好的通過性;
4、縫膜縫線在封堵器中段內側,避免了血流沖擊時對縫線的損傷;
5、束絲結構內外嵌合固定,使外包膜更加貼合、穩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使封堵器在瓣周漏的治療上更為安全、合理、有效,減少了并發癥,有效避免了封堵器造成機械性溶血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阻流體膜縫制在封堵器支架外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2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3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4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5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結構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6提供的外包膜封堵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7630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