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褐煤烘干提質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1620731510.0 | 申請日: | 2016-07-13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738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發明(設計)人: | 鞏克忠;蔣詠暉;郝艷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松靈電力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10L9/08 | 分類號: | C10L9/08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褐煤 烘干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褐煤烘干提質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褐煤烘干提質系統。
背景技術
褐煤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含量較多的煤種,它的特點是形成時間較短,煤化程度低,含有較高的水分,揮發物含量高,易風化自燃,相對煙煤等熱值較低,褐煤現階段利用的特點如同雞肋,利用程度很低。我國褐煤儲量很大,約為2000億噸以上。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變化,褐煤在未來的利用比例會越來越高。但是根據褐煤水分高的的特性,鍋爐直接燃燒或攙燒都會浪費大量的能量,長時間堆放容易自燃,因此為了高效安全的利用褐煤,國內外很多機構對褐煤的烘干、提質做了很多研究,并且有很多項目進行了嘗試,但是到目前為止,褐煤的烘干提質效率并不是太理想。
目前應用最多的是滾筒烘干方式,褐煤進入滾筒,在滾筒的滾動下,褐煤從進料端被推送到出料端,推送過程褐煤與滾筒進行熱交換,最終實現褐煤烘干并提質的過程。這種方法的不利因素有:1、滾筒密封是不易解決的難點,滾筒在旋轉時,動靜結合處產生的密封不易處理,進出口的密封也需要處理;2、滾筒為動態結構,需要打的回轉機構支撐,要求對滾筒的機械制造要求極高;3、滾筒為大結構,制造運輸極不方便;4、因為密封原因造成滾筒內部易進入空氣,與烘干的褐煤容易燃燒爆炸。5、旋轉動態結構易造成大量的粉塵需要尾部處理,工作量大,消耗高。6、滾筒結構消耗熱能大,蒸發的蒸汽造成浪費,等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褐煤烘干提質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褐煤烘干提質系統,包括:
具有換熱功能的第一料倉、第二料倉、第三料倉、第四料倉以及可向四個所述料倉提供換熱介質以換熱的換熱裝置;四個所述料倉的出料口設有成品輸料機、進料口側設有進料輸送機;四個所述料倉分別具有介質入口與介質出口,四個所述料倉的介質入口與介質出口分別連接介質流向切換控制管路,通過控制所述介質流向切換控制管路上相應的切換閥的開或關可改變換熱介質在四個所述料倉中的流向,從而可使四個所述料倉在預熱倉、烘干倉、提質倉、卸料倉四種料倉功能中切換而分別執行其中一種料倉功能,且換熱介質是在卸料倉隔離后按提質倉-烘干倉-預熱倉的方法順序流動并流回換熱裝置的。
所述介質流向切換控制管路包括第一環形管路與第二環形管路,所述第一料倉的介質入口通過第一管與第一環形管路、第二環形管路連通,所述第一管路與所述第二環形管路的連通處連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與第二環形管路相通后與低溫介質排出管路相連通,所述第一料倉的介質出口通過第三管路與第一環形管路相通且有第四管路的一端與該第三通路與第一環形管路的連通處連通,該第四管路的另一端與連接第二料倉的介質入口的第五管路在與第一環形管路的連通處相連通,第二料倉的介質出口通過第六管路與第一環形管路、第二環形管路相連通;第三料倉的介質入口通過第七管路與第一環形管路相連通、介質出口通過第八管路與第一環形管路、第二環形管路相通,且該第八管路的與第二環形管路的連通處連通第九管路,該第九管路的另一端與第二環形管路相連通,第四料倉的介質入口通過第十管路連接第一環形管并通過第十一管路與第一環形管路、第二環形管路連通;高溫介質輸入管與第十二管路連通,該第十二管路分別第一環形管路、第二環形管路在四個位置處連接并相連通。
所述第二環形管路的直徑小于第一環形管路的直徑。
所述料倉內設有換熱管。
所述料倉的倉體由換熱裝置制作而形成,與所述換熱管相通。
本實用新型根據褐煤的物理特性和干燥提質特性,使用靜態結構,梯級處理方式,解決了褐煤干燥過程的密封問題,系統設備制造簡單,要求低,干燥提質過程容易控制,能量循環,消耗能量大大減少,過程為密封結構,保證干燥過程中的安全運行,因為基本為靜態結構,干燥提質過程產生很少量的粉塵,有利于環境保護,褐煤中的水分經蒸發后冷卻,水分得到利用,干燥過程溫度容易控制,工作溫度恒定,有利于褐煤的深度提質。
附圖說明
圖1出示了本實用新型的褐煤烘干提質的工藝路線示意圖;
圖2出示了本實用新型的褐煤烘干提質系統的示意圖;
圖3出示了本實用新型的褐煤烘干提質系統平面布置圖;
圖4出示了本實用新型在料倉1擔當卸料倉時介質流通示意圖;
圖5出示了本實用新型在料倉2相當于卸料倉時介質流通示意圖;
圖6出示了本實用新型在料倉3相當于卸料倉時介質流通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松靈電力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松靈電力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7315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污泥炭活化的系統
- 下一篇:全自動洗衣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