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低溫下外箱連接管處的防凝露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677601.0 | 申請日: | 2016-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101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孟濤;李曉鵬;何軍;李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深圳國技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3/00 | 分類號: | F16L5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低溫 下外箱連 接管 防凝露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試驗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低溫下外箱連接管處的防凝露裝置。
背景技術
試驗箱有時需要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分體設計,即將控制箱和樣品試驗箱分開設計,再通過通風管道將控制箱和樣品試驗箱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封閉的系統。但是,由于控制箱和樣品實驗箱之間需要管道連接,在低溫實驗條件下,會使得控制箱與樣品實驗箱的管道連接處產生凝露的問題,一旦產生凝露會對試驗箱的實驗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為避免在低溫條件下,控制箱與樣品實驗箱之間的管道連接處產生凝露,傳統的做法是在連接管處外箱內壁上布置加熱組件,但這樣的設計使得加熱組件的安裝非常困難,且由于加熱組件設置在內壁上,一旦發生故障,維修、更換加熱組件將非常困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方便安裝、維修、更換、成本低廉且易于推廣應用的低溫下外箱連接管處的防凝露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低溫下外箱連接管處的防凝露裝置,其包括:位于箱體外的連接管,與所述連接管配合的底板、加熱組件和蓋板,在該底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在該蓋板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加熱組件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連接管位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所述加熱組件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蓋板之間,且所述加熱組件位于連接管的外側,所述底板、加熱組件和蓋板組成一個防凝露單元,在連接管的外側具有多個平行排列的防凝露單元。
其中,所述加熱組件為加熱絲。
其中,所述蓋板與所述底板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本實用新型的低溫下外箱連接管處的防凝露裝置中,防凝露裝置安裝有加熱組件,可以根據連接管的尺寸設計出相應的加熱組件;解決了外箱連接管處低溫下凝露的問題。所述加熱組件易于安裝、維修、更換。由于控制器能夠根據試驗箱內的實測溫度和外部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可以智能調節加熱組件的功率輸出量,從而在保證外箱連接管處不凝露的前提下實現節能控制,從而試驗箱的運行更加節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低溫下外箱連接管處的防凝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50.防凝露裝置;10.底板;11.加熱組件;12.蓋板;13.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下述的說明只是為了便于對實用新型進行解釋,而不作為對其范圍的具體限定。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防凝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以圖1為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進行說明,其中,附圖中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圖1所示為防凝露裝置50,該防凝露裝置50包括有底板10、在該底板10上設置有第一通孔;蓋板12、在該蓋板12上設置有第二通孔;加熱組件11、所述加熱組件11位于所述底板10和所述蓋板12之間;所述加熱組件11形成有第三通孔;連接管13,該連接管13穿過所述底板10、加熱組件11和蓋板12,該連接管13位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當樣品實驗箱為低溫實驗條件時,為避免發生凝露,對加熱組件11進行加熱,從而避免了連接管13處發生凝露。
所述底板10和蓋板12為可拆裝的形式,其中,所述底板10和蓋板12可采用不銹鋼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制成,優選所述底板10和蓋板12的材料為SUS304。所述底板10為正方形或矩形或其他的與蓋板12相匹配的形狀,所述底板10為平板形狀;所述蓋板12為側邊彎折的形狀,所述蓋板12具有第一底面,在第一底面上具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底面上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所述的四個側壁首尾依次相連;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中的至少一個側壁上具有開口。在所述底板10和蓋板12上具有定位孔或定位柱,所述底板10和蓋板12之間可以在定位孔或定位柱位置處,通過螺釘固定或焊接進行固定。蓋板12的尺寸優選可以將所述加熱組件和底板完全安裝于蓋板的底面和四個側壁做成的內部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深圳國技儀器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深圳國技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6776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