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竹蒸籠有效
申請號: | 201620596116.0 | 申請日: | 2016-06-13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848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30 |
發明(設計)人: | 溫偉南;張金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偉南;張金泉 |
主分類號: | A47J27/04 | 分類號: | A47J27/04;A47J2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11330 | 代理人: | 劉延喜,王增鑫 |
地址: | 527288 廣東省云***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蒸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竹蒸籠。
背景技術
現有的竹蒸籠是用竹桿加工成扁形的板材后,再手工編織成筒狀竹框,然后在竹框底部固定柵板而成蒸籠狀,其缺點是使用一段時間后,蒸籠容易變形、使用壽命短,特別是上端的口部變形特別嚴重,變形后的蒸籠不能再疊放在一起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竹蒸籠中存在的使用壽命短的問題,而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壽命長的竹蒸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竹蒸籠,包括竹框和竹制柵板,所述竹框包括內竹框和外竹框,而且所述內竹框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竹框的高度,所述竹制柵板的上端面緊靠所述內竹框的下端面;在所述外竹框下部設有由竹環和用金屬板薄板沖壓而成的金屬環構成的下定位環,所述金屬環設有上環和下環,其中所述上環的外徑大于所述下環的外徑,所述上環與所述下環之間為連接環,所述上環的內壁與所述竹環的外壁緊配合,所述上環的外壁與所述外竹框的內壁緊配合,所述下環伸出所述外竹框下端。疊放時,位于上部的竹蒸籠下端的下環伸入位于上部的竹蒸籠的口部,使上部的竹蒸籠的徑向位移受下部的竹蒸籠的外竹框內徑限制。
所述外竹框的上部設有上定位環,該上定位環用金屬薄板沖壓而成,所述上定位環設有上端環和下端環,所述上端環與下端環之間為連接中環,所述上端環的外徑與所述外竹框的內徑緊配合,所述上端環的內徑小于所述下環的外徑。疊放時,位于上部的竹蒸籠下端的下環伸入位于上部的竹蒸籠的口部,使上部的竹蒸籠的徑向位移受下部的竹蒸籠的上端環內徑限制。
所述上定位環的上端環內設有加強竹環,該加強竹環的外壁與所述上端環的內壁緊配合,所述加強竹環的內徑大于所述下環的外徑。
所述下定位環與所述外竹框之間沿徑向用竹銷固定。
所述內竹框與所述外竹框之間設有中竹框,所述中竹框的外徑與所述外竹框的內徑緊配合,所述中竹框的內徑與所述內竹框的外徑緊配合。
所述竹環包括內竹環和外竹環,所述外竹環的外徑與所述金屬環的上環的內徑緊配合,所述內竹環的外徑與所述外竹環的內徑緊配合。
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使用了強度較大用金屬薄板沖壓而成的金屬環和上定位環,使用過程中不易變形,而且在使用過程中與支撐體(如地面、桌面等)接觸的是下定位環中用金屬制成的下環,所以不易損壞,所以這種結構的竹蒸籠變形小、耐磨損、壽命長,而且疊放時的定位準確,使疊放的層數可以較多,相同條件下與現有的竹蒸籠相比可以節省蒸汽量,從而節約了能源,為餐飲企業節省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竹蒸籠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中外竹框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1中下定位環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圖1中下定位環的橫切面圖。
圖5是圖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圖1中內竹框、中竹框和外竹框安裝在一起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圖1中各零件組裝在一起后沿底部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圖7中的下定位環被切除部分后的立體圖。
圖9是圖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10是圖1中各零件組裝在一起后的立體圖。
圖11是圖10的橫切面圖。
圖12是圖1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13是圖1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下定位環,2、竹制柵板,3、外竹框,4、中竹框,5、內竹框,6、上定位環,31、左竹塊,32、右竹塊,311、312、321、322、通孔,11、金屬環,12、外竹環,13、內竹環,111、上環,112、下環,113、連接環,61、下端環,62、上端環,63、連接中環,610、620、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該實施例中的竹蒸籠,包括由內竹框5、中竹框4、外竹框3構成的竹框,以及竹制柵板2、上定位環6和下定位環1,其中中竹框由一扁形的竹條首尾相接粘合在一起而成;見圖2,外竹框由條狀的左竹塊31和右竹塊32構成,其中在左右竹塊31和32的端部分別開有徑向的通孔311、312、321、322,可以分別用兩條竹繩分別穿過通孔311和321、通孔312和322而將左右竹塊的端部相連在一起如圖1所示,而內竹框的結構與外竹框的結構相同,只是大小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偉南;張金泉,未經溫偉南;張金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5961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