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除臭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20387615.9 | 申請日: | 2016-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2402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杜青平;盧仁缽;張國慶;許燕濱;李彥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5 | 分類號: | B01D53/75;B01D53/86;B01D53/84;B01D53/44 |
| 代理公司: | 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44329 | 代理人: | 李斌,楊曉松 |
| 地址: | 51006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除臭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氣處理裝置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除臭裝置,尤其是指一種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的一體化除臭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環(huán)保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環(huán)境的保護。在工業(yè)生產中,生產產生的揮發(fā)性有機廢物如果隨意排放到大氣中,將會極大的污染空氣,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需要對廢氣進行潔凈處理,傳統(tǒng)的工業(yè)廢氣的治理存在傳統(tǒng)工藝投資運行費用高、處理效率低以及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等諸多難題。
就兩項技術單獨而言,紫外光催化技術能夠達到較高的去除負荷,但由其產物的成分復雜,產生二次污染;而生物技術在處理水溶性較差、高負荷及難以生物降解污染氣體時難以發(fā)揮其高效優(yōu)勢。經過大量工程實踐和研究,通過二者聯(lián)合技術,優(yōu)勢互補,可極大緩解兩項單獨技術的弊端。最終光催化技術和生物技術作為組合對廢氣進行處理技術脫穎而出,被認為是凈化揮發(fā)性有機廢氣最為有效手段而被廣泛采用。其中,現(xiàn)有生物除臭技術環(huán)節(jié)中,傳統(tǒng)設計是一個生物滴濾池,使氣體通過滴濾池時,濾池內富集的微生物將微量的臭味物質氧化分解。但是這種滴濾池由于沒有良好的排放和物質轉移系統(tǒng),無法對氣相和液相的廢氣同時進行凈化,并且容易堵塞而使得微生物無法保護較高的生物活性,最終導致滴濾池的生物分解功能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滴濾池由于沒有良好的排放和物質轉移系統(tǒng),無法對氣相和液相的廢氣同時進行凈化,并且容易堵塞而使得微生物無法保持較高的生物活性,最終導致滴濾池的生物分解功能失效的問題,提供一種處理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和投入成本低的除臭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
一種除臭裝置,包括殼體、循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和設于殼體內的光催化組件和生物催化組件,所述殼體的底部側壁上和上部分別開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光催化組件和生物催化組件分別設于所述殼體內的底部和上部,所述光催化組件的入口與所述殼體的進氣口相連通,所述光催化組件的出口與所述生物催化組件的進口相連通,所述生物催化組件的出口與所述出氣口相連通;所述生物催化組件包括從下往上依次設置的第一填料層和第二填料層,所述第一填料層和第二填料層上填充有微生物;所述循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包括控制器、噴淋器、液體分布板、液槽、微生物池和水泵,所述水泵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液體分布板呈“V”型結構,且傾斜設于所述第一填料層的下方;所述第一填料層與第二填料層之間以及第二填料層的上方設有所述噴淋器,所述水泵的入口與所述液槽的出口連通,且所述水泵的出口通過水管與所述噴淋器的入口相連通;所述液體分布板的承接第一填料層流下的液體;所述液體分布板的V型槽通過管道與所述微生物池連通,形成微生物循環(huán)回路;所述殼體的下底部側壁上開有與所述液槽連通的開口,所述液體分布板的V型槽通過所述開口與液槽連通,形成液體循環(huán)回路。
進一步地,所述光催化組件包括發(fā)生室和固定安裝于所述發(fā)生室內的光催化反應板以及紫外線發(fā)生器,所述發(fā)生室的入口與所述殼體的進氣口相連通,所述發(fā)生室的出口與所述生物催化組件的進口相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發(fā)生室包括傾斜安裝于所述液體分布板下方且一端與所述殼體內壁密封連接的圓臺板,以及豎直設置且與所述圓臺板的另一端連接的導板,所述圓臺板的上表面面積大于下表面面積。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光催化反應板包括沿所述圓臺板的中心軸線方向設置的水平光催化反應板,以及設于圓臺板的內表面上的傾斜光催化反應板。
進一步地,所述液體分布板為環(huán)形形狀,所述液體分布板的上表面面積小于下表面面積。所述水平光催化反應板設于所述液體分布板內,所述液體分布板的下端位于所述傾斜光催化反應板的中部,所述傾斜光催化反應板與所述圓臺板貼合無間隙連接。
進一步地,位于所述液體分布板的上方設有隔板,所述隔板為圓臺結構,且其上表面的面積大于下表面的面積,所述隔板的上端與所述殼體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隔板的下表面面積大于所述液體分布板的上表面面積。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在隔板和第一填料層之間設有用于將氣體擴散到第一填料層上的氣體分布板。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第一填料層和第二填料層上設濕度傳感器,所述濕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所述控制器的檢測輸出端連接。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噴淋器為噴頭,且其通過管道與所述水泵的出口連通。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出氣口的前端設有除霧器。
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yè)大學,未經廣東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38761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