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清肺健體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244791.7 | 申請日: | 2016-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4919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符李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符李凱 |
| 主分類號: | A61H1/00 | 分類號: | A61H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石伍軍,張鵬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清肺 健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個人健康護理和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清肺健體機。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現有吸痰中有種方法名為鼻導管吸痰,就是用連接好的吸痰器的吸痰管插入鼻腔,通過刺激后讓患者自行咳嗽后,吸出患者不宜咳出的痰液。這種吸痰方法應用于年紀較大、咳痰無力的患者。它對鼻腔刺激較大,因為鼻粘膜受刺激后,非常容易出血,而且由于吸痰管較硬、吸痰器的壓力等原因導致被吸痰者會異常不舒服,且存在裝置成本較高,攜帶不方便等問題。還有目前引入市面上的呼吸機需要電讓導管一根產生正壓,另外一根產生負壓,兩個呼吸管產生正負壓,來幫助心肺功能和呼吸困難的患者。這樣的呼吸機及其不方便,不節能以及帶有電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針對現有的吸痰器、清肺器、心肺功能增強器材,健身器等使用、攜帶不方便、大多需要電源和固定場所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清肺健體機,包括:吹氣管、支撐架、球體以及蓋體。
吹氣管包括進氣管、出氣管,其中進氣管的后端具有吹氣孔,出氣管處固定收容所述支撐架。
球體放置在支撐架上面;蓋體與出氣管連接,球體限制在所述蓋體與所述支撐架的內部空間。
進一步地,支撐架為錐體結構。
進一步地,進氣管與出氣管是一體成形結構,進氣管與出氣管成一定角度使吹氣管成彎鉤形結構。
進一步地,蓋體上設置卡柱、對應著在所述出氣管上設置卡槽,所述蓋體與所述出氣管連接方式采用所述卡柱插入所述卡槽的連接方式。
進一步地,清肺健體機還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設置在出氣管與蓋體的連接部位。
進一步地,蓋體的頂部設置有第一換氣孔。
進一步地,進氣管還設置有保護套。
進一步地,蓋體外側還套有吸盤。
進一步地,吸盤設置有第二換氣孔。
進一步地,蓋體與所述出氣管連接方式采用螺紋連接方式。
本實用新型清肺健體機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攜帶方便,在使用時,利用空氣動力學中氣流回流的原理,通過氣流的回流與吹出的氣體在肺部內相互碰撞產生振動,使肺泡松動,使貼在肺泡上的灰塵等異物脫落,再通過咳嗽而吐出來,達到清肺地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爆炸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另一視角爆炸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整體外觀結構。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吸氣部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爆炸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另一視角爆炸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整體外觀結構,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清肺健體機的吸氣部結構圖。參考圖1、2、3、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清肺健體機,包括:吹氣管1、支撐架2、球體3以及蓋體4。
吹氣管1包括進氣管11、出氣管12,其中進氣管11的后端具有吹氣孔111,出氣管12處固定收容支撐架2。
球體3放置在支撐架2上面;蓋體4與出氣管11連接,球體3限制在蓋體4與支撐架2的內部空間。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清肺健體機工作原理:使用者手持清肺健體機吹氣管1,用嘴吹進氣管11的吹氣孔111,氣流沿進氣管11進入出氣管12,再進入支撐架2,在氣流力的作用下,可以把球體3吹起來,氣流在碰到蓋體4返回,氣流返回后,可以使球體3在蓋體4與支撐架2的內部空間翻轉,使球體3碰撞支撐架2而上下震動,氣流再進入出氣管12,回到進氣管11,再進入人體的口腔,進入人體的喉嚨,進入人體肺部,使人體肺部內的氣流來回的轉動,通過氣 流的回流與吹出的氣體在肺部內相互碰撞產生振動,使肺泡松動,使貼在肺泡上的灰塵等異物脫落,再通過咳嗽而吐出來,達到清肺地作用。同時,使用者吹氣實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清肺健體機時,通過氣流加速回流,使心肺功能得到鍛煉,從而增強身體的血液循環,同時增加肺活量,達到健體的作用。
優選地,支撐架2為錐體結構。這樣的結構使支撐架2與球體3的接觸面積很小,能讓氣流更快地流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符李凱,未經符李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24479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