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再生粉末活性炭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膜濃水的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160079.9 | 申請日: | 2016-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680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合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2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閔行***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再生 粉末 活性炭 吸附 處理 垃圾 滲濾 液膜濃水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滲濾液膜濃水的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可再生粉末活性炭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膜濃水的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60%以上的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上采用“多級A/O-超濾MBR-納濾-反滲透”的處理工藝,俗稱“三膜”工藝,該工藝運行產水的水質穩定,可以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排放標準,工程應用較廣。但是該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存在濃水(納濾和反滲透的濃水)不能達標排放的問題,一般濃水占進水的10~40%,主要的污染因子是重金屬、有機物、氨氮和總氮指標。目前國內多采用將濃水回灌到垃圾填埋場的處理方式,但這種方式存在很大問題:回灌會給垃圾填埋場的管理帶來困難,而且隨著回灌,垃圾滲濾液中的鹽分會逐步增加,影響到“多級A/O”中“硝化-反硝化菌”的活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再生粉末活性炭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膜濃水的系統,其吸附濃水中的重金屬,去除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吸附去除廢水中殘余的有機物,去除廢水中的氨氮/總氮,然后達標排放。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可再生粉末活性炭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膜濃水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螯合樹脂吸附塔、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連續式粉末活性炭再生裝置和一體化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螯合樹脂吸附塔、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一體化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依次連接,連續式粉末活性炭再生裝置與體化的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螯合樹脂吸附塔與一個濃水調節池連接。
優選地,所述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包含依次連通的混凝罐、絮凝罐、沉淀罐。
優選地,所述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包含依次連通的粉末炭吸附罐、粉末炭絮凝罐和粉末炭沉淀罐。
優選地,所述一體式硝化/反硝化裝置包括硝化區、反硝化區、生物填料、曝氣管路,硝化區位于硝化區和反硝化區的上方,生物填料位于硝化區和反硝化區內,曝氣管路設置在硝化區底部。
優選地,所述連續式粉末活性炭再生裝置包括舊炭料倉、第一螺旋輸送管、再生爐、第二螺旋輸送管、新炭料倉,舊炭料倉與再生爐之間通過第一螺旋輸送管連接,再生爐與新炭料倉之間通過第二螺旋輸送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螯合樹脂吸附塔吸附濃水中的重金屬,采用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去除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采用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吸附去除廢水中殘余的有機物,體化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去除廢水中的氨氮/總氮,最終將廢水處理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排放標準,然后達標排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再生粉末活性炭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膜濃水的系統的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一體式硝化/反硝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連續式粉末活性炭再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再生粉末活性炭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膜濃水的系統包括螯合樹脂吸附塔3、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4、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5、連續式粉末活性炭再生裝置7和一體化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6,螯合樹脂吸附塔3、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4、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5、一體化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6依次連接,連續式粉末活性炭再生裝置7與體化的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5連接。螯合樹脂吸附塔3與一個濃水調節池2連接。
垃圾滲濾液濃水1進入濃水調節池2,通過螯合樹脂吸附塔3進行吸附,通過一體化混凝沉淀反應器4進行沉淀反應,再通過一體化粉末活性炭吸附裝置5進行吸附和連續式粉末活性炭再生裝置7進行再生,最后通過一體式硝化/反硝化裝置6生成達標排放的廢水。經過上述裝置處理后的水,可以達到排放標準排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合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合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16007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聯苯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汽車數字儀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