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129578.1 | 申請日: | 2016-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821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馮詩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匯欣工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3/78 | 分類號: | C08G63/78;C08G63/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不飽和 聚酯樹脂 生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樹脂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不飽和聚酯樹脂為基體的玻璃鋼制品已滲透到各行各業,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總的來說,國內的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生產技術還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具體表現在生產工藝落后、設備簡陋、技術水平低等方面,因此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產品質量不夠穩定,性能不夠理想。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國內外貿易的迅猛發展,國內不飽和聚酯樹脂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的現象立刻顯現出來。這樣的嚴峻形勢迫使國內的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企業不斷改進、優化生產設施和工藝,以增加同國外同行的競爭力。反應釜是不飽和聚脂樹脂縮聚反應過程中的關鍵設備,一般的反應釜是采用夾管加熱,當釜的容積增加時,釜表面積增加的比例小于容積增加的比例,所以對于單位體積而言,有效的加熱或冷卻面積變小了,使得生產周期延長且難于控制,另外,反應過程生成的水受熱形成水蒸氣,從反應釜頂端排出,水蒸氣中會夾雜較多的醇和酸,現有技術是在反應釜頂端直接連接分餾柱,分餾柱頂端依次連接豎式冷凝器和臥式冷凝器,通過分餾柱的分離,將水蒸氣分離出,醇和酸回用,但是采用單一的分餾柱,其分離效果差,仍有部分的醇和酸損失,從而降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得率,且增加后續廢水的處理難度。一次回收避免不了部分產品的流失,如果采用雙層回收則將會大大提高樹脂的取得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裝置,已解決上述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裝置,主要由反應釜、攪拌器、傳動裝置、盤管、觀察孔、酸回收裝置、醇回收裝置、立式冷凝管、臥式冷凝管、回流裝置、真空接口和分水器組成,所述的反應釜頂部設有傳動裝置,傳動裝置下方連接攪拌器,攪拌器設置在反應釜內,傳動裝置一側反應釜上設有觀察孔,傳動裝置另一側反應釜上設有并聯的酸回收裝置和醇回收裝置,酸回收裝置和醇回收裝置頂部共同串聯立式冷凝器,立式冷凝器右上側設有臥式冷凝器,臥式冷凝器下方連接分水器,分水器上部設置真空接口,分水器與反應釜之間設有回流裝置。
所述的反應釜側壁下部設有取樣裝置。
所述的盤管設置為鎳鉻不銹鋼材質。
所述的立式冷凝器和臥式冷凝器上都設有出水口和入水口。
所述的反應釜側壁上設有清洗裝置。
本實用新型物料混合均勻,使整個反應物溫度均勻,防止局部過熱,而且各種反應物互相接觸良好,水分排出快,使反應加速,提高了工作效率。樹脂生產率高,后期廢水處理簡單,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1-反應釜;2-攪拌器;3-傳動裝置;4-盤管;5-觀察孔;6-酸回收裝置;7-醇回收裝置;8-立式冷凝管;9-臥式冷凝管;10-回流裝置;11-真空接口;12-分水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所示,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裝置,主要由反應釜1、攪拌器2、傳動裝置3、盤管4、觀察孔5、酸回收裝置6、醇回收裝置7、立式冷凝管8、臥式冷凝管9、回流裝置10、真空接口11和分水器12組成,所述的反應釜1頂部設有傳動裝置3,傳動裝置3下方連接攪拌器2,攪拌器2設置在反應釜內1,傳動裝置3一側反應釜1上設有觀察孔5,傳動裝置3另一側反應釜1上設有并聯的酸回收裝置6和醇回收裝置7,酸回收裝置6和醇回收裝置7頂部共同串聯立式冷凝器8,立式冷凝器8右上側設有臥式冷凝器9,臥式冷凝器9下方連接分水器12,分水器12上部設置真空接口11,分水器12與反應釜1之間設有回流裝置10;所述的反應釜1側壁下部設有取樣裝置;所述的盤管4設置為鎳鉻不銹鋼材質;所述的立式冷凝器8和臥式冷凝器9上都設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的反應釜1側壁上設有清洗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匯欣工貿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匯欣工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12957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秸稈生物質炭制備裝置
- 下一篇:一種阿魏菇廢菌糠生產生物肥的成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