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風道結構和空調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85258.0 | 申請日: | 2016-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837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賴鑫;袁國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02 | 分類號: | F24F13/02;F24F1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趙囡囡;吳貴明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道 結構 空調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風道結構和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目前,風道結構設置在空調器的室外機內,用于為機組提供所需的循環換熱風量。但是,風道結構產生的運行噪音是空調器運行噪音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嚴重影響著用戶體驗及舒適性。
為了降低風道結構的運行噪音,通常的方法是降低風機的轉速,但是,這樣會降低空調器的換風量,影響空調器的換熱效果,不值得提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道結構和空調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風道結構運行噪音大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風道結構,包括:出風板,出風板具有出風口;繞出風板的周向設置的側板,側板與出風板圍成腔體;導流圈,導流圈設置在腔體內,導流圈的靠近出風板的一側為出風側,導流圈的出風側的端面與出風板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130毫米。
進一步地,出風口的面積大于導流圈的出風側的導流口的面積。
進一步地,風道結構還包括風葉,導流圈套設在風葉的外側,導流圈的朝向風葉的內圈表面沿風的流動方向具有順次連接的第一導流面、第二導流面和第三導流面,第一導流面和第三導流面呈喇叭狀,第二導流面圍成的導流孔的直徑沿風的流動方向恒定,第一導流面圍成的導流孔的直徑沿遠離第二導流面的方向逐漸增大,第三導流面圍成的導流孔的直徑沿遠離第二導流面的方向逐漸增大。
進一步地,導流圈的進風側和/或導流圈的出風側具有支撐筋條。
進一步地,導流圈具有繞導流圈的周向設置的環狀加強條。
進一步地,風道結構還包括隔音膠板,隔音膠板設置在側板的朝向腔體一側的表面上。
進一步地,隔音膠板的厚度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4毫米。
進一步地,隔音膠板的厚度等于3毫米。
進一步地,風道結構還包括出風格柵,出風格柵設置在出風口處,出風格柵的網格寬度大于等于20毫米小于等于30毫米。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風道結構,風道結構是上述的風道結構。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將導流圈的出風側的端面與出風板之間的距離調整至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130毫米,以降低出風在導流圈與出風板之間高速流動時形成的噪音,從而在不降低風葉轉速的情況下,既保證了空調器的換熱量和換熱效果,也顯著降低了風道結構的運行噪音,從而提高了空調器的運行可靠性和舒適性。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可選實施例的風道結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出風板;20、側板;30、腔體;40、導流圈;41、出風側;42、第一導流面;43、第二導流面;44、第三導流面;45、進風側;50、風葉;60、隔音膠板;70、出風格柵;80、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應該指出,以下詳細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申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但上述方位詞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風道結構運行噪音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風道結構和具有該風道結構的空調器。
如圖1所示,風道結構包括出風板10、導流圈40和繞出風板10的周向設置的側板20,出風板10具有出風口,側板20與出風板10圍成腔體30,導流圈40設置在腔體30內,導流圈40的靠近出風板10的一側為出風側41,導流圈40的出風側41的端面與出風板10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120毫米且小于等于130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852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