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點膠裝置的產品固定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75799.5 | 申請日: | 2016-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241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吳加富;繆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C13/00 | 分類號: | B05C13/00;B05C11/00;B05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裝置 產品 固定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點膠裝置,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點膠裝置的產品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點膠工藝在工業生產中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傳統的點膠是靠工人手工操作 的,隨著自動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手工點膠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工業上的需求而逐漸被自動 點膠裝置替代。自動點膠裝置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如集成電路、印刷電路板、電子元 器件、汽車部件、手袋、包裝盒等。自動點膠裝置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 提高了產品的品質,能夠實現一些手動點膠無法完成的工藝。自動點膠裝置在自動化程度 上,能夠實現三軸聯動,智能化工作。
點膠裝置的常用范圍為:汽車機械零件涂布,手機按鍵點膠,手機電池封裝,筆記本 電池封裝,線圈點膠,PCB板邦定封膠,IC封膠,喇叭外圈點膠,PDA封膠,LCD封膠, IC封裝,IC粘接,機殼粘接,光學器件加工,機械密封等。
但現有自動點膠裝置的不足之處在于:待組裝的產品需要被人為的固定在點膠平臺 上,通常,載有產品的底座用螺絲進行固定,花費時間過長,降低了產品的點膠效率,如 果用普通夾具進行固定,會造成固定不穩定、位置偏移等弊端,導致點膠偏移,最終導致 產品組裝失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為了克服現有上述現有點膠裝置中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點膠 裝置的產品固定機構,固定機構上設置有可旋轉的底座,在底座上設置有若干個可活動的 夾爪,載有產品的產品載具通過夾爪固定在底座上,控制夾爪的轉動,即可控制產品載具 在底座上的固定或松開,解決了產品載具在點膠裝置上裝載、定位、卸載不便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用于點膠裝置的產品固 定機構,包括:
移動架,其活動安裝在點膠裝置上;
直驅電機,其安裝在所述移動架上,所述直驅電機的驅動軸垂直向上設置;
底盤,其轉動設置在所述直驅電機的上端,所述直驅電機的驅動軸與所述底盤的中心 固定連接;以及
底座,其貼合設置在所述底盤的中心,所述底座上活動設置有若干個用于固定產品載 具的夾爪,載有產品的所述產品載具設置在底座的上端。
優選的,所述點膠裝置上設置有滑軌,所述移動架底部活動設置在所述滑軌上。
優選的,所述底座具體包括:
底架,其兩端分別設置有凹腔和通孔,所述凹腔橫向設置在所述底架的兩側邊上,所 述通孔垂直開設在所述兩側邊的中心,其中,所述凹腔和所述通孔連通;
轉動座,其設置在所述凹腔的兩端外側;
連桿組件,其設置在所述底架上。
優選的,所述連桿組件包括:
第一轉動軸,其設置在所述凹腔中;
夾爪,其設置在所述第一轉動軸的兩端,所述夾爪從所述凹腔中向上引出,所述夾爪 為具有弧度的彎曲構件,其中,所述夾爪的內凹弧面朝內;
第二轉動軸,其設置在所述夾爪上,所述第二轉動軸平行于所述第一轉動軸,且所述 第二轉動軸設置在所述轉動座上;以及
壓輪,其轉動設置在所述夾爪的上端頭上,所述壓輪由彈性材料構成。
優選的,所述通孔中活動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的一端設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轉動軸 設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滑塊的另一端延伸設置有凸塊。
優選的,所述通孔兩側的底盤上設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設置有貫穿孔,所述凸塊活 動設置在所述貫穿孔中,且所述滑塊通過彈簧與所述支座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座的兩端的所述移動架上分別設置有氣缸,所述氣缸的推動桿對準所 述貫穿孔。
優選的,所述底架上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定位凸起,所述產品載具的下表面對應設置有 若干個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設置在所述定位凸起上。
優選的,所述移動架上還設置有支架,其設置在所述底座的兩端,所述底座一端的支 架上設置有下蓋載具,所述底座另一端的支架上設置有壓條。
優選的,所述產品固定機構設置在點膠機構的下端,所述點膠機構設置在具有水平運 動和垂直運動的運動平臺上,所述運動平臺上還設置有吸樣頭和壓合機構。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7579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