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71335.7 | 申請日: | 2016-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637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東鑫;王理想;閆浩泉;張玉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27/02 | 分類號: | B25B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裝配工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
背景技術
在發動機小批量裝機試制階段,由于裝配發動機的數量小,采用手動設備較多,壓裝銷,銷套等一般采用手動壓裝的較多,比較經濟。
在將主油道變徑閥壓裝到閥孔內部時,現技術是直接使用銅錘將主油道變徑閥壓裝到閥孔內部。
由于主油道變徑閥屬于銷套類工件,壓裝時由于沒有定位,導向。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以解決在壓裝時沒有定位及導向問題,提高主油道變徑閥壓裝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包括壓裝輔具本體、鎖緊螺釘及壓裝頭單元;
所述壓裝輔具的一端部設置有壓裝頭單元安裝孔;在所述壓裝輔具本體上設置有徑向貫通的螺釘安裝孔;所述螺釘安裝孔與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連通;
所述壓裝頭單元設置于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內;在所述壓裝頭單元上設置有徑向通孔;所述徑向通孔與所述螺釘安裝孔相對應;
所述鎖緊螺釘依次穿過所述螺釘安裝孔及徑向通孔。
所述壓裝頭單元包括有支撐桿、壓裝頭及導向桿;所述支撐桿、所述壓裝頭及所述導向桿依次軸向連接為一體結構。
所述支撐桿的直徑大于所述導向桿的直徑,所述支撐桿的直徑小于所述壓裝頭的直徑;所述徑向通孔設置于所述支撐桿上。
所述壓裝頭單元設置于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內時;所述壓裝頭與所述導向桿連接的一端在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外。
所述壓裝輔具本體包括有壓裝頭安裝部、連接桿部及手柄部;所述壓裝頭安裝部、所述連接桿部及所述手柄部依次軸向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軸向設置于所述壓裝頭安裝部的一端。
所述螺釘安裝孔為螺紋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壓裝輔具本體、鎖緊螺釘及壓裝頭單元結構,通過壓裝頭單元的導向桿對主油道變徑閥導向,通過壓裝頭將主油道變徑閥壓入壓裝孔內,提高主油道變徑閥壓裝的穩定性,方便性,結構簡單,使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2去掉鎖緊螺釘及壓裝頭單元的壓裝輔具本體示意圖;
圖4為壓裝頭單元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工作狀態90度旋轉后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壓裝輔具本體,2鎖緊螺釘,3壓裝頭單元,4壓裝孔,5主油道變徑閥,11壓裝頭安裝部,12連接桿部,13手柄部,14壓裝頭單元安裝孔,15螺釘安裝孔,31導向桿,32壓裝頭,33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為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主油道變徑閥壓裝輔具,如圖1至圖5所示,包括壓裝輔具本體1、鎖緊螺釘2及壓裝頭單元3;所述壓裝輔具本體1包括有壓裝頭安裝部11、連接桿部12及手柄部13;所述壓裝頭安裝部、所述連接桿部及所述手柄部依次軸向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14軸向設置于所述壓裝頭安裝部的一端。
所述壓裝輔具1的一端部設置有壓裝頭單元安裝孔14;在所述壓裝輔具本體上設置有徑向貫通的螺釘安裝孔15;所述螺釘安裝孔與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連通;所述螺釘安裝孔為螺紋孔。
所述壓裝頭單元3設置于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內;在所述壓裝頭單元上設置有徑向通孔;所述徑向通孔與所述螺釘安裝孔相對應;所述壓裝頭單元設置于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內時;所述壓裝頭與所述導向桿連接的一端在所述壓裝頭單元安裝孔外。
所述鎖緊螺釘2依次穿過所述螺釘安裝孔及徑向通孔。
所述壓裝頭單元3包括有支撐桿33、壓裝頭32及導向桿31;所述支撐桿、所述壓裝頭及所述導向桿依次軸向連接為一體結構。壓裝頭的長度和直徑可以設計不同的尺寸,以完成不同尺寸主油道變徑閥壓入壓裝孔內的需求。
所述支撐桿的直徑大于所述導向桿的直徑,所述支撐桿的直徑小于所述壓裝頭的直徑;所述徑向通孔設置于所述支撐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7133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