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針頭蒸發測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68420.8 | 申請日: | 2016-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738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安能;王和洲;孟兆江;陳金平;張笑培;楊慎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F23/04 | 分類號: | G01F23/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張曉萍 |
| 地址: | 453003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針頭 蒸發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測量液面位置變化的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針頭蒸發測針。
背景技術
E601水面蒸發器是一種水盆狀蒸發器,屬于常用的水面蒸發測量裝置,使用時,蒸發器里面加入水,通過測量儀器對蒸發器水位進行測量,取得相應的水位變化的數據,經過計算得出蒸發量,要求測量的分辨力為0.1mm(SD256-88、GB/T21327-2007)。目前用于E601水面蒸發器測量的儀器主要有兩種:(1)超聲波蒸發傳感器,利用超聲波對水位測距,能夠自動連續觀測,不足之處在于價格貴重而且需要電源;(2)單針頭蒸發測針,用于人工觀測讀數,價格很低,使用方便。單針頭蒸發測針通過旋鈕控制針頭移動,當針頭恰好與水面相接時讀出標尺上的刻度所對應的數字,以兩次觀察值的差值來獲得水面蒸發量,觀測時間為每天的20時。判定測針針頭恰好與水面相接的傳統方法是用肉眼直接觀察,觀測時因天色很暗,要用電筒或電燈照明,蒸發器中的測針座離觀測者有一定的距離,觀察點水面位于觀測者斜下方,觀測者須俯身向下看視,觀察很不方便,而且針尖與水面的“恰好相接”較難判斷,調節測針時,針尖往往是未接觸水面或者已沒入水面,很難停在“恰好相接”的位點,此外由于水的表面張力的影響,讀數的誤差難以避免,需要反復調節測位,不僅費時費事,而且肉眼的判斷也會因不同的觀測者而產生不同的讀數,造成數據的準確度降低。凌厲(《E601蒸發器觀測中的點滴體會》1984年04期的《浙江氣象》)提出用觀察靜水水面中出現光環的方法來判斷測針針頭是否恰好接觸水面,但這種方法仍然需要多次反復調節旋鈕,觀測者還要找出能夠觀察到光環的位置,觀測依然很不方便,因此這種方法沒有得到推廣。近來出現了一種電測針法,將蒸發測針接一音響器,當針尖與水面相接時,音響器發出鳴響,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如果設計的調節速度慢,一小段距離就要調節較長時間,費時費力;如果設計的調節速度快,當聽到音響器鳴響時,測針早已沒入水面,需要多次反復調節并配合肉眼觀察針尖位置,由此這種方法依舊有較大的誤差存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針頭蒸發測針,具有常速和慢速雙針速調節功能、防水面張力影響的功能和雙刻度分度讀數功能,而且無需肉眼觀察針尖位置,測量快速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雙針頭蒸發測針,包括標尺、滑槽和基座,所述標尺的左右兩個側面沿縱向方向對稱設有第一凹槽,所述滑槽的左右兩個側面的內壁沿縱向方向對稱設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適配的第一凸起,滑槽套設于標尺的外部且與標尺滑動連接;滑槽的左右兩個側面的外壁沿縱向方向對稱設有第二凹槽,所述基座的左右兩個側面的內壁對稱設有與所述第二凹槽相適配的第二凸起,基座套設于滑槽的外部且與滑槽滑動連接;標尺上表面設有主尺刻度,基座上表面設有游標尺刻度,所述主尺刻度和游標尺刻度相對應且分度相差0.1mm;所述滑槽底面的中部沿縱向方向設有齒槽,所述基座的底面與所述齒槽相對應位置處開設有孔且孔內設有與所述齒槽嚙合連接的齒輪,所述齒輪上穿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端部伸出基座外且設有常速調節旋鈕;滑槽上端設有螺桿,所述螺桿的一端連接慢速調節旋鈕,另一端伸入標尺內且與標尺螺紋連接;標尺的下端固定有通過第一觸發線與音響器連接的預接觸針頭和通過第二觸發線與音響器連接的測量針頭;基座的一端設有用于固定測針的固定座。
上述的雙針頭蒸發測針,所述預接觸針頭和測量針頭由金屬導電材料做成且與標尺相絕緣,預接觸針頭比測量針頭長1~5mm,預接觸針頭與測量針頭之間的距離>1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6842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邊緣場切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過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