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實用高效涉水建筑物繞流現象觀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62094.X | 申請日: | 2016-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691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鄧紹云;邱清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紹云 |
| 主分類號: | E02B1/02 | 分類號: | E02B1/02 |
| 代理公司: | 大慶市建華專利事務所 23119 | 代理人: | 孫薇 |
| 地址: | 83320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實用 高效 涉水 建筑物 現象 觀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工程領域,涉及一種實用高效涉水建筑物繞流現象觀測裝置。
背景技術
水利工程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國家農業和眾多行業的經濟建設,是極為重要的基礎建設,工程建設,故應該高度重視。我國黨和政府極為關注水利工程的建設。而水利工程,特別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有大量問題需要研究,而研究的三種普遍方法是:理論研究、物理試驗和數值計算。理論研究和物理試驗及數值計算,這三種方法中必然涉及到涉水建筑物繞流問題,為了能準確和較為精密的研究和分析水利工程中涉水建筑物繞流問題,就必須對涉水建筑物的繞流現象進行觀測,弄清楚涉水建筑物的繞流規律,明白涉水建筑物的存在對水流結構的改變性質和改變程度。
涉水建筑物繞流的數值模擬極為困難,特別是對于涉水建筑物繞流的局部微觀細致的數值模擬非常困難,不是極為特別的高層次人才是根本無法做到。故涉水建筑物繞流的物理模擬試驗研究依舊是涉水建筑物繞流特性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必要方法,也是理論研究及數模研究的基礎和前提。
如何較為清晰地顯示出涉水建筑物對原有的水流結構的改變是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關鍵工作。對于水流結構的顯示也就是水流流場的描述和表達。對于水流結構的表達和描述,其也非常復雜,也就是說是水流三維流場,甚至是水流四維時空的表達,要細致和如實地表達目前的技術也很難細致精確地做到。科研工作者們一般是將水流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剖切水流,按一定間距,沿水深剖分為幾個典型的平面流場去表達。這種方面固然是可取,雖有所缺陷,但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攝像技術的提高。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改進方法將涉水建筑物的存在后對原有水流結構的改變情況觀測得更為清晰和清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用高效涉水建筑物繞流現象觀測裝置,解決關于涉水建筑物繞流現象的觀測與測量困難,精準度不夠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實用高效涉水建筑物繞流現象觀測裝置,包括水槽、儲存水庫、水泵、上水池、三角堰、涉水建筑物模型、攝像頭、電腦和下游存水庫,所述的水槽傾斜設置,較高一端底部連接儲存水庫,較低一端底部連接下游存水庫,儲存水庫內裝有水泵,水泵輸出于上水池,上水池通過出口處的三角堰連通水槽;所述的水槽較高一端的側壁上從上到小等間距排布有多個粒子噴射管,多個粒子噴射管分別噴射出不同顏色的粒子,同時多個粒子噴射管分別與電腦連接;所述的涉水建筑物模型設置在水槽中部,涉水建筑物模型的側面以及上方都裝有攝像頭,所述的攝像頭和水泵通過數據線連接電腦。
進一步的,還包括消能池,消能池位于三角堰的出口端。
進一步的,所述的消能池內裝有海綿。
進一步的,所述的消能池的出口處裝有消能網,多個粒子噴射管等間距安裝在消能網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水槽底部還裝有支撐板,水槽較高一端與支撐板之間裝有螺旋桿,螺旋桿上裝有變坡調節閥。
進一步的,所述的涉水建筑物模型底部通過有機玻璃板連接水槽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的下游存水庫和儲存水庫之間還連通有輸水廊道。
進一步的,所述的下游存水庫中在輸水廊道的上方裝有攔截網篩。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可對涉水建筑物繞流現象及時捕捉,因此可對涉水建筑物繞流進行精準測試,整個裝置結構簡單,對實驗條件要求不高,適合一些中小型實驗室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三維示意圖。
圖中,1水槽,2儲存水庫,3水泵,4上水池,5三角堰,6涉水建筑物模型,7攝像頭,8電腦,9下游存水庫,10粒子噴射管,11消能池,12消能網,13支撐板,14螺旋桿,15變坡調節閥,16有機玻璃板,17輸水廊道,18攔截網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紹云,未經鄧紹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6209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