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同時使用UV和H2O2的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59104.4 | 申請日: | 2016-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820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明;張苗;王飛;李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亞芳 |
| 地址: | 250014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時 使用 uv sub 污水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同時使用UV和H2O2的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水體環境中的殘余抗生素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主要是由于醫藥污水經不完全處理以及生物污泥中殘余抗生素的排放或釋放至地表水,從而污染環境水體,此外,糞肥徑流也是水體中出現抗生素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水體環境中的殘余抗生素在國內、歐洲及美國的污水及地表水中都有所檢出,濃度達到納克每升至微克每升,且在水體中富集后濃度會增加幾百倍。
水體環境中的殘余抗生素即使在較低濃度時也會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一方面會促進環境中微生物的抗藥性,使能殺死細菌的有效抗生素劑量不斷增加,而隨著食物鏈的富集,這種抗藥性最終會轉移到危害人體的微生物體內;另一方面飲用水源中抗生素的濃度的提高將會對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構成威脅,尤其是飲用水生物預處理單元以及污水核心生物處理單元。
目前,國內外對水中尤其是飲用水中抗生素的去除主要還是依賴常規的好氧、厭氧或厭氧加好氧的生物處理方法,但由于抗生素所具有的抗藥性,使得生物處理方式無法發揮作用,處理后并不能完全達到飲用水標準。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有效降解水中抗生素的同時使用UV和H2O2的污水處理系統。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同時使用UV和H2O2的污水處理系統,沿工藝路線方向依次連接設置氣液混合裝置、超聲波催化裝置和紫外催化裝置;
所述氣液混合裝置的進水端連接設置H2O2氣體發生器,所述氣液混合裝置的出水端連接設置加壓水泵;
所述超聲波催化裝置的下部與所述加壓水泵的出水端連通設置,所述超聲波催化裝置的內部側壁上設置能發出超聲波的超聲波震板;
所述紫外催化裝置的下部與所述超聲波催化裝置的上部連通設置,所述紫外催化裝置的內部沿豎直方向交錯設置多個流道板,以在所述紫外催化裝置的內部形成S形流道,相鄰兩個所述流道板之間設置紫外光發射裝置,所述紫外催化劑裝置的上部設置排水口。
所述氣液混合裝置為管狀結構,沿所述氣液混合裝置的進水端至出水端方向,所述氣液混合裝置的內徑先減小后增大。
所述超聲波震板包括第一超聲波震板和第二超聲波震板,所述第一超聲波震板發出超聲波的頻率大于所述第二超聲波震板發出超聲波的頻率。
所述第一超聲波震板和第二超聲波震板呈相對設置。
所述超聲波催化裝置的內部頂壁上設置使水體均勻分布的上擾流板,所述超聲波催化裝置的內部底壁上設置使水體均勻分布的下擾流板。
所述超聲波催化裝置的頂部設有第一壓力表和第一自動泄壓閥。
所述超聲波催化裝置的底部設有第一污水排空口。
所述紫外催化裝置的頂部設有第二壓力表和第二自動泄壓閥。
所述紫外催化裝置的底部設有第二污水排空口。
所述流道板為透光流道板,所述紫外發生裝置為紫外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同時使用UV和H2O2的污水處理系統,通過沿工藝路線方向依次連接設置氣液混合裝置、超聲波催化裝置和紫外催化裝置,并與所述氣液混合裝置的進水端連接設置H2O2氣體發生器,所述氣液混合裝置的出水端連接設置加壓水泵;進行污水處理時,先利用氣液混合裝置將H2O2氣體和待處理污水進行充分混合,之后利用超聲波催化裝置內超聲波的空化效應并結合紫外催化裝置內的紫外光催化作用使得H2O2化學鍵發生斷裂并產生大量羥基自由基,從而進一步利用所述羥基自由基對污水中抗生素進行降解,降解速率快,降解效率高,降解效果好,數據表明,本實用新型所述污水處理系統對污水中抗生素的降解率高達9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591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