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20049891.4 | 申請日: | 2016-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3132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斐;劉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滄州信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鴻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劉葛;郭鴻雁 |
| 地址: | 061000 河北省滄州***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小型 節能 冷卻 循環 水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水資源的緊張已經成為全球議題,如何節約用水已經成各個大中小企業或用戶所 關注的問題,循環用水成為了發展的趨勢,在化工、油田、煉油、鋼鐵、發電等及其它工礦 企業均需要對循環水進行處理。
目前循環水處理方法是分別采用物理和化學方法,物理方法采用電磁場、紫外線和超聲 波對系統中的水質進行物理場等的綜合處理以達到緩蝕、防垢、殺菌、滅藻的目的;化學法 中較傳統的是添加化學藥劑,如阻垢劑、殺菌滅藻劑、分散劑、氯餅等,此外還有臭氧化學 處理法,電吸附、電滲析、電解等電化學方法及化學物理聯合法等處理方法。上述方法單獨 使用時處理效率低,維護費用較高,添加化學藥劑等方法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等附加問題。
因此,物理與化學法聯合使用成為了技術發展的趨勢。中國專利CN204022529“一種工廠 化循環水高級氧化處理裝置”中選擇雙氧水氧化、臭氧氧化、超聲波及紫外線增強氧化、金屬 離子催化加速氧化等各種氧化方式的組合連用,氧化能力強,能夠徹底地去除有機物、氨氮 等,降低污水的BOD和COD,使污水易生化,適合用于魚塘中適時地根據水體的實時情況 選擇合適的氧化方式,但是此處理系統結構復雜,成本較高,臭氧發生器能耗大且資源利用 率不高。中國專利CN101318742“循環水系統的綜合處理方法”中將物化法全程水處理器或浮 動床過濾器輔助化學加藥或化學氧化進行綜合處理,有效解決了防垢問題,但是添加化學藥 劑會造成二次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源利用率高的中小型冷卻循環水 處理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包括冷卻塔、循環水池、循環泵、旁濾過 濾器、換熱器、電化學組件、全自動過濾器和超聲波發生器,冷卻塔底部通過管道與循環水 池連通,循環水池出水口通過循環泵依次與第一管道、全自動過濾器和超聲波發生器連通, 第一管道上并聯連接有電化學組件,電化學組件與循環泵之間的管道上連接有旁路管道,旁 路管道上連接旁濾過濾器后與循環水池的回水口連通,超聲波發生器與換熱器連通后通過回 水管道與冷卻塔頂部進水口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進一步的,所述電化學組件包括2-6個電 化學水處理器,電化學水處理器之間并聯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進一步的,所述每個電化學水處理器的進 水口處均設有流量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臭氧探頭和第二臭 氧探頭,第一臭氧探頭和第二臭氧探頭分別設置在換熱器的進水口與出水口處的管道上。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進一步的,還包括電導率探頭和pH探頭, 電導率探頭和pH探頭依次連接在所述第二臭氧探頭與冷卻塔進水口之間的回水管道上。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進一步的,還包括PLC控制系統,所述第 一臭氧探頭、第二臭氧探頭、電導率探頭、pH探頭以及流量控制閥均通過導線與PLC控制 系統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進一步的,所述循環水池進水口與工業水 補水管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進一步的,所述回水管道上連接有排水管 道。
本實用新型中小型節能冷卻循環水處理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滄州信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滄州信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2004989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系統
- 下一篇:一種雙水源飲用水制水凈水一體化裝置





